楚国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八千年古镇,三千年辉煌☆

向下

☆八千年古镇,三千年辉煌☆ Empty ☆八千年古镇,三千年辉煌☆

帖子  huns 周六 五月 22, 2010 12:23 am

八千年古镇,三千年辉煌!
刘芝风:《西南第一古商城》代序


林 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芝凤研究员,要我为她的中国《西南第一古商城》一书写个序言,我感到于情于理都义不容辞,因此,愉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

我与她是忘年之交,已经认识20多年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在《湘江文学》、《楚风》任职时曾培养她走上了文学之路,并刊出了她的成名作《娜耶的爱》。我被省人民政府杨正午省长礼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以后,又曾多次邀请他随同我参加了日本学者对中国稻作文化的考察,并鼓励她向学术领域进军。她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很快就写出了《中国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中国土家族民俗与稻作文化》等在中国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她这次写《西南第一古商城》一书时,我刚写完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古黔中起航》一文,我把我的手稿送给了她,我文中阐述的新观点,又使她兴奋不已,并把它引用到了她的这部新书之中。我在写《海上丝绸之路从古黔中起航》一文时,竟然忘记了把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洪江市作为专题写进去,可以说是我的一大疏漏,很有在这里补充一下的必要。再则,刘芝凤在考古方面毕竟没有我这么熟悉,也需要我将洪江市是“八千年古镇、三千年辉煌”的新观点,进一步作些理论上的分析探讨。

我认识洪江市,是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二战时期。由于国难方殷,为了不愿做亡国奴,我家曾溯沅水西迁,在辗转流离中,我多次踏上了洪江市的土地,并曾在洪江完成了我的中学学业。洪江的古老、洪江的繁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洪江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沅水上的洪油巨舡,它被中国著名的乡土作家沈从文称之为沅水上的“巨无霸”。每艘船的高度都在四、五层楼以上,它们沿着沅水码头一字排开,就象一条延绵数里的金龙,它们那被洪油漆得通明透亮的船体,在阳光下金光闪耀,使我想起了“日耀龙鳞万点金”的豪迈诗句,场面壮观极了。这些“巨无霸” 下面的两、三层是货舱。上面的两三层才是住人的。船主们都爱争强斗胜,总想把自己的船修建得出人头地,因此,每艘船上都是朱门玉户、金匾辉煌、红灯高挂、彩旗飘扬、假山盆景、鸟笼鱼缸、宠猫爱犬、管乐丝弦,美酒香茗、烟枪赌具,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这船上的家除了没有随身家眷以外,与陆上居家没有多大区别。船顶上还有时蔬菜圃、豆棚瓜架、鸡窝鸭埘以备远航之需。看上去就象是一座座可以在水上移动的小村镇。

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商船时,我心中纳闷:沅水滩多水浅,这么大的商船怎么能开得下去?又怎么能开得上来呢?当我旅居洪江后,才知道这船是并不打算往返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当每年的春水猛涨,淹没了沿途的险滩时,船队便满载着洪油与来自黔滇缅印的宝货浩浩荡荡地经沅水、过洞庭,向长江的重镇汉阳府进发。到了汉阳府,商家便把货物及船一块儿卖掉,赶回洪江再打造新船,准备第二年的远航。沿途所及之处,为了迎接这一年一度的巨舡远航,也热闹得像逢年过节一样。有一首《沅水船歌》很形象地道出了沅水船工的酸甜苦辣:

抛妻别子洪江铺(洪江自古商业繁荣,宋朝就有了洪江铺的建置)
求神拜佛辰州府(在辰州府的天王庙、伏波庙求神保佑一路平安)
兴高采烈常德府(在常德府领到了沅水全程的工资)
洞房花烛岳阳府(安全驶过了八百里洞庭,在岳阳府尽情玩乐)
哭哭啼啼汉阳府(化光了盘缠的沅水船工,只好沿途打工或乞讨回家)

桐油是中国的船舶及木构建筑必不可少的防腐剂,也是中国漆必不可少的掺和料。洪江品牌的桐油被称为洪油,它与四川秀山的秀油同为中国的两大名牌。大西南的桐油、国漆、木材、银朱、五倍子、皮毛等及从缅甸、印度远道而来的域外宝货,都要在洪江换大船通过沅水、洞庭,转运到全国各地去,这一商业优势使洪江成了富甲大西南的商城,获得了“小南京”的外号。

青年时代的我,只能感受到洪江的超常繁荣,而不能深究洪江为什么会如此繁荣的原因。直到我从事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之后,才发现了在洪江繁荣的后面,还隐藏着一段被人遗忘了八千年的历史和三千年的辉煌。

由于过去没有考古科学,中国的历史全靠中原文献上的记载,而封建王朝的史官们都存在有根深蒂固的“重华轻夷”思想,只知有华,而不知有夷,对周边民族的历史文化,要么是茫然无知,要么是视而不见,总是盲目地认为什么都是天朝的好,其他的民族统统是“夜郎自大”,完全忽视了四夷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也往往忽视了四夷的存在。这一情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1991年,湖南的考古工作者在洪江市的安江镇(原黔阳县治所在地)岔头乡岩里村的高庙地方,挖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一片416平方米的发掘面上,出土了一个距今7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引自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湖南考古漫步》一书28面的数据)。更想不到的是:这一座古遗址中,竟然出土了许多的世界之最与中国之最。




一、 世界象形文字之母:人类早在几万年前就在创造文字了。如中国山西的寺峪人早在三万年前就已懂得刻画羚羊、驼鸟等动物和不明含义的符号了。西亚哈拉夫遗址7500年前陶塑女神肩上的X字形符号,还被西方认为是“世界第一字”,但它比中国洞庭湖地区彭头山文化出土的X形符号晚了近两千年,比江淮平原的贾湖文化的7个刻画符号晚了一千多年。但这些孤零零的符号,严格地说:还不能说已形成了文字。

高庙遗址中出土的符号则不同,它不但数量多,还总是成组合地出现,有的还可以
通读。特别是刻在高庙的石雕人头像额上的“月”字形符号和两颊上酷似“于母(?)”二字的符号,她会不会是月亮女神的名字呢?这几个字字体均匀苍劲,颇有书法家的风采,明显地表现了从符号过渡到文字的特征。但它比距今5300年前的苏美尔象形文字要早两千多年,比埃及的象形文字要早三千年,比希腊文和中原的甲骨文也要早四千多年。也许是7600年前洪江经济文化的繁荣,需要有文字来描述他们的伟大成就吧?但这种把单个符号串连起来表达复杂心态的做法,正是文字形成的重要特点。由此可知,洪江古镇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多么地巨大!西方学者把文字的发明当作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庙出土的这一批组合符号,理应是象形文字之母,是人类向文明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二、 世界最早的双帆棂船:船只是人类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常言道:“十马不如一车,十车不如一船”,船在古代社会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在中国的洞庭湖区,曾出土过8000前的船形墓,是什么形式的船?考古报告上没有说,但估计应该是独木舟。按常规:从发明舟船到形成“船葬“风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洞庭湖上有舟船的历史,至少应在一万年以上。在世界上,独木舟的历史也在一万年以上。但风帆船的出现在什么时候?中外史籍都没有明确记载。在埃及的古画上,曾发现过公元17世纪的双桅船的图画。在中国古籍上,《尚书大传》有“是故旋现谓之北帆”一语,《辞源·锦帆泾条》有:“锦帆泾,相传吴王锦帆以游,故名”,就算是中外有关风帆的最早记载了。一面东汉的铜镜上画有风帆船的图案,则是中国风帆船的最早图象。洪江市高庙遗址的绘画艺术中,却出现了有两扇风帆的豪华棂船,这应是世界交通史上有关风帆船史的最早记录。

三、 世界最早的双身画舫:7600年前的高庙人不仅发明了风帆船,还有可能发明
了双身船。在高庙出土的陶罐上,有一幅《水上祀神图》,全画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画的下部是水波纹,表示这是在水面上祀神。画的中部画的是抽象化了的獠牙太阳神的神徽图,连接神徽图的是一些几何纹,表示高庙人是在水上祭祀太阳神。画的上部是在水波纹的左右各竖立着一座高约四层以上的祭祀神塔,在两座神塔中间的水面上,画了一个庞大无比的神徽,而承载这神徽的是两只并列的画有水鸟图纹的巨大船只。两船并列,古谓之“舫”。有图案装饰的舫,谓之“画舫”,由此可知,这幅画上的“画舫图”,也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画舫图”。

四、 世界最早的高塔式土木建筑:高庙《水上祀神图》上的两座高塔,塔基由夯土筑成,基座上有“火”字花纹。塔身由四根巨木为支柱,上面盖有一座“硬山式”屋顶的鼓楼,鼓楼里还悬挂着祭神的长鼓。有四级楼梯从基座通到塔顶,以两级为一层楼计算,这塔楼和基座的高度加上楼梯的高度就有四层,如果原始人的身手矫健,楼梯以一级为一层计算,这鼓楼就在六层以上。在世界上,苏美尔人于距今5000年前修建的七级塔庙,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塔式建筑,但它比高庙的鼓楼晚了两千多年。因此,不论高庙的鼓楼是四级还是六级,它都是世界上最早最高的塔式土木建筑。

五、 世界上最早的“美食文化”:在湖南道县的玉蟾洞,曾出土过15000年前的陶罐,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和广西桂林的甑皮岩等地,也出土过一万年前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在告别茹毛饮血的生活,朝着美食文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了。8-9000年前的洞庭湖彭头山文化和江淮平原贾湖文化出土的陶器,罐、已出现了盆、鼎、壶、钵等品种,并已出现了陶器的支架,这显示了人类对美食的要求已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因陶器的品种还比较单调,还谈不上已经形成了美食文化。而高庙出土的陶器琳琅满目,有蒸饭用的簋、煮食物用的釜、罐、鼎,装水用的缸,装菜肴用的钵、盘、碗、碟,喝茶饮酒用的杯、豆等。大凡现代人所拥有的美食器皿,那个时候都已出现。由此可知,高庙人的美食文化已经初具规模。高庙人不仅是进入美食时代的第一批中国人,也是世界上进入美食时代的第一批人类。孟子曰:“民以食为天”,食文化的水平与人类文明的水平息息相关,是决不可忽视的文化基因。我们应为高庙人首先进入了美食时代而引以自豪!

六、 世界最早的建筑业:高庙遗址虽然没有出土木制构件的实物,但陶器上出现的众多的土木建筑的形象,同样是当时已经出现了建筑行业的铁的见证。高庙遗址陶器上所见的四层高楼、豪华棂船、双身画舫等建筑物,已经达到了结构严密、技艺高超、雕梁画栋、壮观宏伟的高水平,这决不是业余工匠所能达到的水平,而应是世代传承的专业工匠才能达到的水平。原始社会能出现这样高水平的建筑工业,在世界上尚实首次发现。

七、 世界最早的制陶业: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其制作之精良、艺术之完美,品种之丰富,与全世界同时代的产品相比,都是艺高一筹、独领风骚的。从制作来说,它已告别了原始的捏制水平,进入了高级的轮制阶段,而且已经有了在陶器的阴纹中填充朱彩的工艺,陶器上的鸾凤纹就是填充了朱彩的。从艺术上来说,其绘画技术之高超,想像力之丰富,简直可以与现代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比美(请原谅我使用了这样大不敬的形容词,因为在我第一次见到这些陶器时,的确就联想到了毕加索的抽象派艺术),在品种上,它与近代人所使用的品种已相差无几。这样高超的陶艺当然决不是业余的制陶匠能够达到的水平,而应是世代传承的专业工匠才能达到的水平。原始社会能出现这样高水平的制陶工业,在世界上同样是首次发现。

八、 世界最早的造船业:傍水的民族必然会发明舟楫,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高庙人在距今7600年前,竟能建造出如此美仑美奂的豪华型棂船与遍体纹饰的双身画舫来。人类最早发明的是独木舟,但从画面上看,高庙人所建造的已决不是独木舟,而是与近代船非常近似的木板船。从建筑工艺分析:高庙人既然已掌握了建造四、五层高的塔式高楼的高水平工艺,建造木板船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中科院宋健院士曾提出过“超越疑古”的口号,我很拥护这个口号,我们实在不应老是怀疑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和能力了。有许多近几十年来西方才发明的尖端科技,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一、两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这种事例我们遇见的还少吗?考古中如果我们老是犹豫不决,我们只会坐失良机。因此,我们不妨为我们的老祖宗撑撑腰,理直气壮地为老祖宗说一句公道话:“世界最早的造船业就诞生于我们中国,洪江市的高庙人就是创造这一奇迹的中国人!”

九、 世界上最早的凤凰崇拜:由于中国的古史记载欠详,中国的学者们长期以来都认为中国的“凤凰崇拜”源于印度,但高庙出土的施有朱彩的大量“火凤凰”(朱雀)图案证明:中国的凤凰崇拜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凤凰崇拜。

十、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的四大灵物,是构成中国阴阳五行哲学的主要因素。而四大灵物中的朱雀(火凤凰),就是高庙人的首创,因此,高庙人对中国哲学思想上的贡献,也是不可轻估的。

十一、 世界最早的农神神像: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化就是中国的立国之基。在“有神论”社会的“神话时代”,有农业而没有农神,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中国的古籍上,却从来没有见过“神话时代”的农神是何等模样?至于汉朝以后的人画了一个衣冠楚楚的“神农皇帝“的肖像来冒充,那是完全违背历史逻辑的膺品,算不得数的。

由于最早的农耕渊源于仿生学的“象耕鸟耘”,因此,最早的农神像也应该具有“象耕鸟耘”的特征(关于“象耕鸟耘”,我在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的《中国巫傩史》一书中已作过数万字的论证,此处不赘)。而高庙遗址的陶器上,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神人头像,这位神人像的脸上画着两根象牙。还有一双鸟形的手。这神人脸上的两根象牙,不正是“象耕”的象形符号么?这神人的一双鸟形的手,不正是“鸟耘”的象形符号么?“象耕鸟耘”的象形符号同时出现在这一位神人头像上,他不是农神还会是什么?“农神”就是“神农”,由于首创农耕的是中国南方人而不是中原人,南方人习惯于把名词放在词组的后面,中原人在接受这个词组时,就在无意中把南方民族的语言习惯也接受过来了。因此才出现了中原人也跟着南方人称“神农”而不称“农神”的现象。后来因为出现了牛耕,这农神符号又被加上了牛角,变成了头长牛角、口长獠牙、手作鸟形的农神符号,有些考古学家不从文化特征考虑,只凭臆想就把它定名为“饕餮纹”,又有些考古学家图个省事,就把它定名为“兽面纹”,都是错误的命名,对误导后学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高庙人绘制的农神像,是中国最早的农神像,它不但影响了长江中游的文化,也影响了长江下游的文化。这种模式的图案在江浙的良渚文化玉器,商周的青铜纹饰中都大量存在,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等地区的文化艺术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模式的图案(含义已经不同)。因此,高庙人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如果要对洪江市的高庙文化进行总结,要探讨的问题还有许多,如高庙文化中所显示的天圆地方、四面八方、日月星辰、阴阳五行、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原始意识、原始宗教、杀人祭天、面东而葬……那是足够写一本大书的。我这里只不过是抛砖引玉,略作考证而已。

上述的洪江市在历史上的十大世界之最,以足够说明洪江市这座古商城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了。在7600年前,洪江古镇就有了这么无比的辉煌,可见得它的辉煌还可以追溯到八千年以前。说洪江是“八千年古镇”,是货真价实、还留有余地的。并不象万里长城那样号称“万里”,而实际上只有五千多里。

八千年洪江古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征,那就是它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文化孤岛,在它的周边地区,还有辰溪的松溪口、注溪口、火麻冲等文化内涵相近的同类型遗址,晚于高庙文化的则有距今4500年左右的怀化的高坎垅、靖县的斗蓬坡等。高庙文化还不远千里,传播到了在湘江东岸的长沙市,在距今7000多年的长沙市的南托遗址中,同样可以看到与高庙文化一模一样的鸾凤纹与獠牙纹。高庙文化对旧罗市、湘潭市、株洲市、益阳市的原始文化也有影响。高庙文化的“獠牙农神像”,影响更是波及到了全中国的农耕地区,如江苏、浙江一带的良渚文化、山东一带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中原的青铜文化、四川的三星堆青铜文化、江西的新干青铜文化、今日民间的傩文化……无一不是对洪江高庙“獠牙农神像”的继承与发展。无怪乎楚国时代的屈原要引吭高歌“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南疑即湖南的九疑山),而东晋时代的著名史学家习凿齿要泄漏天机,不顾中原的千年旧说,提出了“神农生于黔中”(洪江古属黔中郡)的新论了。

西方学者把人类发明农耕,称之为“人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不知道是人杰地灵还是天缘巧合,在洪江市安江镇这一块诞生了世界第一位神农氏的神奇的土地上,7600年后的今天,中国当代的神农氏——“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我说洪江是“八千年古镇,三千年辉煌”,这三千年辉煌是指我新近考证的“从四川经沅水通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三千年历史而言。假若西亚哈拉夫遗址7500年前陶塑女神肩上的X字形符号与澧阳平原9000年前彭头山文化女巫佩饰中的X 形符号有渊源关系,高庙文化的鸟翼载日图案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的有翼日盘有渊源关系的话,那么从中国往西传播的路线,主要还是通过沅水经黔滇缅印的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到西亚去的。如果是这样,洪江的辉煌就不止三千年,而是七千年或八千年了。是耶?非耶?我也不敢肯定,且留待以后的饱学之士去详细考证吧!(2002年5月27日于长沙)

huns

帖子数 : 170
注册日期 : 10-05-0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