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湖湘文化的“中国之最”与“世界之最”★

向下

★湖湘文化的“中国之最”与“世界之最”★ Empty ★湖湘文化的“中国之最”与“世界之最”★

帖子  huns 周三 五月 05, 2010 10:50 pm

湖湘文化的“中国之最”与“世界之最”

林 河

要谈湖湘文化,首先得了解湖湘文化。要研究湖湘文化,首先得了解前人研究湖湘文化的成果。
前人研究湖湘文化,大多是研究湖湘学派,很少把湖湘学派以外的湖湘文化纳入研究的范围。有的则认为,除了湖湘学派以外,就没有什么湖湘文化了。
近人研究湖湘文化,一方面大谈湖湘文化在近代如何辉煌,出了多少多少文化名人。一方面又认为湖湘文化的起始年代最早不超过于唐宋,在唐宋之前没有湖湘文化。到了了近代,湖湘文化才开始辉煌。好像湖湘文化是一种自古都非常落后,却突然在近代辉煌起来的文化。
说唐宋之前没有湖湘文化的理由是:湖南在唐代前还是“天荒之地”,湖湘文化是唐宋时期湖南有了儒家的“湖湘学派”之后才开始出现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原来,在有些文化人的心中,只把儒家的文化、名人的文化当作文化,没有把劳动人民的文化、无名氏的文化当作文化。只把有文字记载的上层建筑的社会科学当作文化,没有把无文字记载的下层建筑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当作文化,在这种观点指导下,湖湘人民在唐宋之前当然就没有“文化”可言了。
我不是什么专家教授,但很爱研究世界各地的本土文化,现在,我将上古时代由人民大众中的无名氏创造的“湖湘文化”,选择其中的一些“中国之最”与“世界之最”,粗略地介绍一二。

湖湘文化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伟大贡献

和平哲学 :在农业时代,草原民族主要是游牧文化,农耕民族主要是种植文化,游牧民族用“鞭子加食物”的方法驯化动物,因而发展成了由征服动物到征服他人的战争文化,形成了西方“胡萝卜加大棒”的霸权哲学。稻作民族为了水稻丰收,需要有和平的环境去发展生产力。因而形成了 “爱好和平”、“讲信修睦”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和平哲学,湖南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人类和平哲学的发源地。和平哲学对中国的哲学理念,中国的政治思想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国“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政治家“以仁治国”的理论核心。秦始皇北修长城以保卫和平,南通湘漓以发展海外交易,就是对湖湘文化这种和平哲学的继承与弘扬。
科学观念 :驯化水稻需要“爱心呵护”、“精耕细作”并“持之以恒”,不能用鞭子强迫它成熟,也不能拔苗助长,水稻民族的这种科学观念,恰好是发展科学的原动力。正因为湖湘人首创的献爱心、求精心、有恒心的科学观念,极大的影响了中华民族,才造就了在近一万四千年来,中国的科学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了一万三千八百年的辉煌历史。
开放思想 :湖南的农耕文化发源于一万年以前,到了八、九千年以前,就已在洞庭湖周边地区生根结果,到了六、七千年以前,就已传播到海内外广大的土地上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的《考古耕耘录》中尹检顺《湘鄂鄂两省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说:根据何介钧(老所长)先生研究,汤家岗时期,“同样风格的白陶见之于沅水中上游、珠江三角洲、陕西汉中龙岗寺、浙江桐乡罗家角。洞庭湖应是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同时指出:洞庭湖文化因素经由大塘文化(长沙)为中介,溯湘江入北江到岭南顺理成章,石峡遗址(广东)下层出土和大塘文化刻划纹图案极为相似的陶片不足为怪……其传播路线大概有四条:一是向北越过长江天险经由同时期的朝天嘴文化传播至汉水流域,最终达到今陕西汉中地区;二是往东沿长江干流,传播到长江下游的湖北黄梅塞墩到浙江桐乡罗家角一线;三是通过沅水高庙文化经由西江传入成陆不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四是经由大塘文化(长沙)为中介,经湘江入北江到达岭南的广东石峡等地区。”文中没有提到海外:其实经湘江入北江到达岭南的广州后,就可以起锚驶向海外各国了。通过沅水还可以从贵州到云南,经缅甸远播到东南亚、印度、两河流域与埃及等地。如果湖南人的思想封闭保守,没有开放型的思想,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开放型思想也是湖湘文化的产物。
创新意识 :由于湖南人立足于和平生产、改革开放、锐意创新、不断进取。在哲学思想、穿衣吃饭、工业农业、建房造船、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炼钢俦铁等科技文化方面,都领先于全中国。这些都是湖南人创新意识的表现,也形成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民族性格。这对于主张“不敢为天下先”的老子哲学和提倡“中庸之道”、眼中只有士大夫阶层而没有劳动人民、视“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孔子哲学而言,是较难做到这一点的。

湖湘文化在1·4万年前对中国科学文化的伟大贡献

“高台式”建筑 :在湖南临澧县竹马村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丅”字形“高台式建筑”,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丅”字形“高台式建筑”。
人工栽培稻 :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的1·4万年到1·5万年(据报导:玉蟾岩文化的年代有2·2万年到1万年等不同的数据,这里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湖南考古漫步》一书中公布的北京大学的检测数据为准)的“人工栽培稻” 是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虽然朝鲜曾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万七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但朝鲜的稻作文化只有三千年历史,科学家对他们这一发现的科学性表示怀疑。
陶器 :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的一万四千年前的原始陶器,是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陶器。
物理化学 :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的陶器,是人类最早结合了物理、化学等科学方法,以智慧与劳动创造出来的自然界从未有过的物质产品,对以后科学的诞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意义之重大不可低估。
编织物 :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的原始陶器上发现的以手工制作的植物纤维编织物印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植物纤维手工编织物。是“植物布料”的老祖宗。
艺术陶器 :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的有人工拍印纹的陶器,是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艺术陶器”。
工艺流程 :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陶器的制作流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手工艺流程”。是人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完美结合的最早典范。





湖湘文化9000-7000年之间对中国科学文化的伟大贡献

湖南省澧县出土的彭头山文化,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的《考古耕耘录》张春龙《湖南新石器文化早期陶器特征分析》一文发表的年代数据,彭头山遗址的年代数据最早可达9785正负100年,彭头山文化群胡家屋场遗址的年代数据最早可达距今11190正负100年。现一般是将它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定在距今9100年前后,晚期定在距今8000年前后。

农业聚落 :考古学家发现:湖南省澧县出土的距今九千多年的彭头山稻作文化遗址是一处以集体生产为目的的农耕聚落,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耕聚落,这对后来中国农耕村落、农业城镇、农业都市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意义之重大不可低估。

创新农具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生产最早的先进农具是耒,《易·系辞下传》云:“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到目前为止,中国成批出土木耒、木铲等农具的古遗址,最早就要算湖南省澧县彭头山文化群之一的八十土当遗址。

创新炊具 :在湖南省澧县出土的距今九千年前的彭头山稻作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有通气孔的陶制支锅架,这是人们发明了用火以后,以陶支锅架取代支锅石的第一批实物资料,是中国炊具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

发现氧气 :有通气孔的陶制支锅架的发明,意味着当时的人们虽然不懂得“氧气”这现代名词,却已经发现了氧气助燃的科学原理了。

微型雕刻 :在湖南省澧县出土的彭头山稻作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作装饰用的精美小石棒,有些小石棒上面和底部刻有神秘的微型符号,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微型雕刻小石棒。

象形符号 :西方学者把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神像身上刻画的“×”形象形符号,当作“世界第一字”,但湖南彭头山稻作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质装饰品上刻画的“×”形符号却要比它早了两三千年,这“世界第一字”的荣誉理应属于湖湘文化。

象形文字 :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在创作神像的时候,总喜欢在神像旁写上神像的名字。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湖南黔阳县距今7400年前的高庙文化,高庙遗址中出土了一个石雕人头像,在这人头像的面部刻有“月干母” 三字(这里是近似字,究竟是什么字?还有待于古文字学家的深入考证)。这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可以通读的象形文字。

创造名姓 :高庙遗址这尊“月干母”石雕人头像,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被人类命名的神像。湖湘人既能给神像命名,理应也会给自己命名的,只是还未被考古所发现,为学者们所证明而已。

“卍”形吉祥符号 :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德国的法西斯,都喜欢用“卍”形作为吉祥符号,而最早以“卍”形作为吉祥符号的,据目前所知,是在湖南彭头山文化群距今8000-7000年前的彭家屋场遗址出土的,它被刻在一件小石饰件的底部。西方的“卍”形吉祥符号最早出现于距今6000-5000年前的伊朗的巴库恩文化,比湖南要晚了两三千年。法西斯德国的“卍”形吉祥符号,则是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寻找日尔曼民族优秀于其他民族的证据,命令考古学家从古遗址中挖出来的一片破陶器上找出来的,年代就更晚了。

文学作品 :在湖南长沙距今7000年前的大塘文化,出土了一件比较大的祀神陶罐,上面刻画了许多很有顺序的抽象符号,如果从上往下“读”,就会发现这些符号是可以“读”出含义来的。其大意是:在大江(湘江)边上,有一座“干栏式建筑”构成的农耕聚落,这里的丛林茂密,禾浪层层,人们按照花开花落的规律从事农耕生产,引来了艳阳高照,凤凰来仪的好日子,人民都生活得和平幸福……堪称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

“高塔式”建筑 :湖南黔阳县距今7400年前的高庙文化的艺术陶器上,画有两座“双子塔”,塔下面有图案化的艺术台基,台基上有木构高塔,高塔顶部有塔楼,从下至上有四道楼梯,按每道楼梯3米计算,加上台基与塔楼,其通高应该在18米以上,在7400年前就能建筑这样高的土木结构高塔,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除了钦佩以外,实在无话可说。

和平商城 :战争文化的筑城理念是堡垒森严,和平文化的筑城理念是方便贸易,湖南是和平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有“华夏第一古城”之称、距今有6000-5300年历史的澧县城头山文化古城遗址,就完全是按照和平文化的理念建筑起来的。这座面向洞庭湖的城头山古城,有通向洞庭湖的卵石大道,有通向洞庭湖的人工运河,有旱门以通商贩,有水门以通舟楫,有用舵行驶的木板船可以通三江而达四海,离建筑现代化商城的理念已相距不远了。在后来的发掘中,还发现了约5300年前的用烧好的砖瓦铺成10—15厘米厚的道路遗址(长约30米)和用烧好的砖瓦作为地基的神殿、王宫遗址。其中,神殿由正殿、前殿、胁殿3栋构成。四周柱廊环绕,和古代希腊的建筑方式似有相通之处。在中原的黄帝诞生之前的一千多年前,在中原人还不懂得烧砖造瓦的时候,湖湘文化就创造出了这么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建筑、这不能不算是湖湘人民在城市建筑史上创造出来的一个奇迹。

有舵木船 :船舵是中国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西方列强的船舰长期是“中国舵”的使用者。谁都知道:没有船舵便不会出现人类的海洋文化。过去,我们总把海洋文化的桂冠拱手让给西方,却不知海洋文化的发源地就在湖南澧县的城头山。谁都知道,单家独户的捕鱼捞虾是用不着有舵的大木船的,只有较大规模的长途水运才用得着有舵木船。因此,有舵木船的出现,便意味着湖湘文化的市场经济曾经是长期领先于中国其它地区的。湖湘文化也就是依靠他如此强大的文化优势而走出了洞庭湖、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主要发祥地的。这超出了本文的内容,在此不论。

地下的历史一再证明:出土在湖湘大地上的考古发现,往往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品质上最精良的、艺术上最美的、数量上最多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只是有些专家学者往往拘泥于陈说,不敢面对现实,很少有人写“湖湘文化的中国之最”这一类的文章,以致只好由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勉为其难了。但愿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早日成为历史。

要写好湖湘劳动人民创造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之最,是要写一本厚厚的专著的。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写很太长,就此搁笔。(2004年12月)




国际航运的世界之最 :中国的历史老停留在张骞通西域开辟了“西北丝绸之路”这一陈旧观念之上,却不知张骞在西域见到的筇竹杖、蜀布等中国商品,并不是通过中国的西北部贩运到西域去的,而是南下印度,经印度贩运到西域去的。这说明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从中国经印度到西域,就已存在有一条经过中国南方到印度的国际通道了。钽由于当时的中原政权还达不到大西南,才不为中原所知罢了。这一课题我另有专文论述,下面只略举数例:1、古黔中早在15000年前就已有了用稻壳作陶器糁和料的技术,而不产水稻的西亚3,在7000年前也出现了含稻糁料的陶器,这不大可能是西亚生产的产品,而应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2、陶鬲是典型的中国式陶器,在中国已有了6000年历史,但泰国出土了距今4300年左右的中国陶鬲,越南出土了距今3000年左右的中国陶鬲,这也只能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3、3000余年前流行于东南亚一些古国的特殊货币——海贝,近年在我国南方古墓葬中纷纷出土。四川的商代遗址且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海贝,其中长达三厘米的虎斑宝贝,更是只出产于南亚的珍稀贝种,如果不是通过国际商贸的途径得来,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呢?4、德国南部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王子的墓葬,他卧在一张三米长的青铜床上,身披中国丝绸制的华丽服装,这些丝绸当然是通过中国的大西南经缅印长途转运才到达欧洲的;5、在楚国时期,古黔中出土的波斯琉璃珠,比全中国出土的总和还多,证明了古黔中的确是波斯商品的最大市场。6、新莽时期,从缅甸、印度运往长安的大象犀牛,都是热带动物,缺水就无法生存,只能通过这条山清水秀的大西南国际商贸通道运送,如果通过“西北丝绸之路”前来中国,它必然死在沙漠之中。以上所述,都发生在张骞还没有出生、“西北丝绸之路”还没有开通之前。这说明了早在7000-2000年前,中国就已有了一条从西域经过印度、缅甸、古黔中转运中原的国际通道了。只有这条国际通道。才是全世界最早的国际通道。

精细衡器的世界之最 :1、古黔中郡治沅陵的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世界最早的天平与“成套青铜法码”,一般的楚墓中也往往有砝码随葬。天平和砝码是只用于贵重商品的衡器,这说明了流通于古黔中的贵重商品的比其他地区要多,因为其它地区至今都还没有出土;2、古黔中郡酉水之畔的龙山里耶,是一座有了4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在它的秦代遗址中,发现了众多的秦代文书,上面有“水下三刻”、年、月、日、时、刻等精细记时法,精细的“邮政专递”制度,特别是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使频繁的商务往来,有了精细的计算方法,为促进商业的繁荣做出了世界性的贡献。

地理知识的世界之最 :在城头山城市文化群石家河文化时期出土的泥塑动物中,出现了澳洲的袋鼠和南极洲的企鹅,而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区,知道澳洲和南极洲,还是近代的事,这说明了古黔中人早在4000年前就已认识了澳洲和南极洲,是全世界最早认识澳洲和南极洲的人。

工艺美术的世界之最 :1、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出土的艺术陶器,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艺术陶器;2、湖南汤家岗文化出土的艺术白陶,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艺术白陶;3、湖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精美陶鬲,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陶鬲;4、长沙市楚墓出土的帛画,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帛画;5、楚国在古黔中制造的国产琉璃珠,是中国最早向波斯国学习工艺美术的历史见证;6、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羽绒彩绢”,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羽绒彩绢”;7、长沙市唐代铜官窑出土的釉下彩瓷器,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釉下彩瓷器。

文化艺术的世界之最 :1、澧县彭头山文化距今9000年前的磨制石棒饰品上,刻画有一个“╳”形符号,可以与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第一字”的西亚女神像身上的“╳”形符号类比,但时间却早了20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准文字”;2、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出土的刻有三个文字符号的石雕人面神像,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文字说明的文学艺术;3、长沙市7000年前大塘文化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成组合的抽象符号”,能够表达出人们在祭祀时的思想情绪,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应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准文学作品”(我有《七千年前的散文》一文详论此事,此处不赘);4、出生于古黔中的楚国著名诗人屈原,是世界上最早见诸史籍的文学家。5、8000-7000年的高庙遗址中出土的戳印纹凤凰图案,是世界上最早的硬笔彩画。与此同期的长沙市大塘文化出土的黑色鸟舞图案,是中国最早的软笔绘画。6、长沙市楚墓出土的毛笔,是世界上最早的毛笔。7、8000-7000年的高庙遗址中出土的朱砂涂料,是世界上最早的朱色颜料。与此同期的长沙市大塘文化出土的黑色涂料,是中国最早的黑色颜料。7、东汉湖南耒阳人蔡伦发明的商品纸,是世界上最早批量生产的商品纸。

意识形态的世界之最 :1、重庆市奉节县兴隆洞出土的14万年前的神鹗石雕、石哨和剑齿象牙雕,是人类宗教信仰中最早的意识形态;2、澧县彭头山文化距今9000年前的陶支架上,刻画有绳索纹与象征火灵出入通道的镂孔,是为世界上最早的火灵崇拜的巫术符号;3、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画了精美的凤凰图案,是世界上最早的凤凰崇拜;4、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与浙江余姚69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刻画了精美的“双鸟朝神面图案” 与“双鸟朝禾苗图案”,是世界上最早的农神崇拜;5、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飞衣帛画”,是世界上最早的根据神话故事画出来的宗教连环画。

旅游文化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的沅陵县,出土了一座西汉沅陵侯吴阳的墓葬,墓葬中出土的《黄籍》,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从侯国出发,到达长安的水、陆里程,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旅行指南”(吴阳墓中出土了“旅行指南”之后,沅陵又发现了清代的“旅行指南”。详细地记载了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到北京沿途的名胜古迹、关税盘查、旅舍价目等情况。)。同墓出土的《美食方》则是最早的“中国菜谱”。它们也只发现于古黔中“水陆联运的国际通道”沿线的古文物中。


古黔中竟然产生了这么多的世界之最,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难道我们还要拘泥于中华文明只能产生于中原的陈词滥调吗?难道我们就不能面对现实,承认“长江中游的古黔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呢?


为什么古黔中地区会产生早于世界的文明?
世界上的古代文明如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以及北美洲的印第安文明,都产生在北纬30度左右。惟独中国的古书记载:中华文明却产生在偏离北纬30度的中原地区。是客观规律对中国不起作用?还是中国古书上的记载歪曲了客观事实呢?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考古学的时候,是谁也无法回答的。西方学者在回答中国的异常现象时,便只好用“中华文明是个例外”来解释了。

人类文明的产生是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最冷的寒带冻土气候。将大地全年封闭在亘古的冰雪之下,人类的生活特别艰苦,产生文明的条件极不成熟,文明当然会产生得晚一些。例如在北极冰原,根本无法栽种粮食作物,人类主要以难于猎取的野兽为食,由于食物来之不易,人们只好终日为食物奔波,难以安居乐业,创造发明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文明自然会产生得晚一些。最热的热带雨林气候,适宜于动植物的生长,世界上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都产生在这一地区。但由于人类有充足的食物资源,很少有忍饥挨饿的时候,不需要创造发明也能生活下去,人们缺乏忧患意识,文明也会要产生得晚一些。只有生活在北纬30度左右亚热带气候下的人们,气候温暖时,虽然比较容易采集到食物,但在气候寒冷时,却有挨饿受冻之苦,使他们不得不居安思危,必须想办法储备过冬的粮食。客观环境逼他们总结出了一套精耕细作种植水稻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经验,使大家都能安全过冬。文明便在这种必须居安思危、必须勤于思考、必须不断地发明创新的地理环境中悄然诞生了。这就是人类文明都产生在北纬30度左右的重要原因。

同样处于北纬30度左右的两河文明、埃及文明与印度文明,为什么产生不出早于中华大地的文明呢?这也是与地理气候等客观条件分不开的。

当喜马拉雅山于地球的新生代隆起之后,便将旧大陆分隔成了东西两大块,喜马拉雅山之西是历史仅次于中华文明的两河文明诞生地,这里是干旱地带,夏天奇热,温度往往高达50度,从非洲吹过来的旱风很难产生降雨,又时常遭到来自“世界最大冷源”——西伯利亚的寒流的侵扰,地中海吹来的咸风和含盐份较多的河水又容易使耕地盐碱化,耕地只能靠寒冷的雪水灌溉。很难产生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因此,两河流域只适合于耕作粗犷的“旱土农业”,只适合种植能够在旱地生长的麦类作物。其它两个古文明的诞生地埃及与印度,历史都没有两河文明悠久,地理环境也不如中国优越。埃及尼罗河两岸的土地,靠的也是雪山水灌溉,只能在河水泛滥之后从事耕作,耕地也容易盐碱化,只能种植比较耐旱但产量不高的麦类作物。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同样只能种植耐旱的麦类作物,只有印度的东北地区适宜于水稻生长,是印度水稻的发源地。

中国的中原地区基本上属内陆性气候,北部是没有遮挡的沙漠和草原,西伯利亚大冷源的寒风可以长驱直入,而南部海洋的暖风,却被五岭、秦岭所阻拦,不能把春风雨露带给中原,土地也容易沙漠化和盐碱化,只能种植粟米、麦类等适宜于广种薄收、耕作粗犷的旱粮作物,而不适宜于需要精耕细作的水稻农业。虽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河北裴李岗、甘肃大地湾等距今8000-7000年的旱粮文化遗址,其文明史也可以和其它的一些文明古国相比,但与拥有两湖平原的古黔中相比,却要晚了好几千年。所创造的“世界之最”也远比古黔中为少。
中国的古黔中地区是著名的水乡泽国,西边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断了非洲的旱风与地中海的咸风,又有秦岭山脉阻断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能够常年享受到太平洋与印度洋温湿和煦的季风拂煦,长江水源来自云贵高原茂密的原始森林,水质甘甜可口,耕地无盐碱化之虞。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这里的人们在驯化植物时,能够选择美味高产、适宜于在南方生长的的稻类作物。而不是选择耕作粗犷、不适宜在南方生长的麦类作物。

将粗犷型农业与精耕细作型农业相比,粗犷型农业的投入远比精耕细作型农业为少。常言道“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人类的文明进步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代价的。谁的智力投资与体力投资付出得多,谁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粗犷型农业的投入当然没有精耕细作型农业那么多,它得到的回报当然就会少于耕细作型农业了。这就叫“劳动创造世界”。

科技文化当然是需要智力投资与体力投资的,中国的精耕细作型农业在智力投资与体力投资方面投资最多,中华文明的诞生当然要比其它的地区要早一些,就是必然的了。常言道:“姐姐绣花,妹妹学样”,其它地区的文明既然都比中华文明要晚一些,中华文明又创造发明了那么多的世界之最,它们当然会把中华文明作为它们学习的榜样的。所以,才出现了世界上许多主要的文明基因,都来自伟大的中华文明的现象。其它三大文明古国虽然也产生过自己的文明,如铜、铁的运用都早于中华文明,它们的准文字(象形符号)的起源虽然晚于中国古黔中的准文字(抽象符号),却成熟得比中国早等等,但从总体上来说,它们在智力投资与体力投资方面的投资都没有中华文明那么多,因此,他们所创造的世界之最,也没有中国的多,就是这个道理。有关的详细论据,我已写在我的“中华文明基因探索”一系列文章中了,大家可在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国民族”网站《民族大家庭》栏目(2002-2004)中寻找,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谈了。


注释:
1巫山14万年前的艺术品见全球乐器网2003.05.16沈英甲《14万年前"艺术品"惊现三峡》一文。
2竹马村古建筑见《中国文物报》1997/04/06储友信《湖南发现旧石器时代末高台建筑》一文。
3玉蟾洞原始稻作遗址见湖南省省考古研究所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湖南考古漫步》一书。
4彭头山稻作文化群见湖南省省考古研究所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湖南考古漫步》一书。
5“中华第一古城”见湖南省省考古研究所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湖南考古漫步》一书。
6“黔语”以“黔台语族”(又称“侗台语族”、“侗泰语族”、“壮侗语族”)的语言为准。请参看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的《侗台语族概论》、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的《中
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等语言学著作。
7古黔中地域见《湖南地理志》、《湘州记》等书。
8汉以下的建制均见《中国地名大辞典》。
9有关“粳民”的考证请参看花城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的林河著《中国巫傩史》一书“一个被中国
历史遗忘了的伟大民族——粳民”一章。
10见《中国文物报》1994年5月22日林邦存《快轮制陶术的发明与江汉地区文明的曙光》一文。
11以上均见《中国文物报》1997年1月12日郭立新《石家河文化的生计经济》一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0e46001000a51.html

huns

帖子数 : 170
注册日期 : 10-05-0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