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荆蛮图腾与中国之渊源△

向下

△荆蛮图腾与中国之渊源△ Empty △荆蛮图腾与中国之渊源△

帖子  huns 周六 五月 22, 2010 12:14 am



图腾,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习俗信仰。人们把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称为图腾文化 。

我国古代传说中将凤视为神鸟,是鸟中之王。雄的叫“凤”,雌的称“凰”。《说 文》记载:“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文、鱼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战国时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说:“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描绘出了“凤”的基本特征:鸟类。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宁,被奉为氏族图腾。

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 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便透到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楚人崇凤一直沿习至今。1992年,在古城荆州的大东门处耸立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徽--金凤腾飞。这座城徽的建筑结构分三层平坦台,上中两层的平台四周,护以雕刻有多种凤形纹饰的青石栏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主体雕塑的下方基座高4米, 用 红玉色的大理石砌成。主体雕塑用材为不锈钢,高达8.5米,自重3500公斤。“金凤腾飞”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中部是一轮朝阳,造型如同神话中的九齿风火轮,下部为长方形的基座,饰云雷纹。以凤作为荆州城城徽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凤乃中华民族所推崇者,“楚是尊凤的民族”,凤是楚人的图腾。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

林 河





不知是那一位聪明人发明了“龙的传人”这一句口号,立时引得许多人呀呀学语,把做“龙的传人”当作时髦,纷纷喊起“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来。而且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从歌星到新闻媒体,从普通老百姓到国家干部,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学者,都象鸦鹊噪林似的在喊着:“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是人们在神话时代的一种图腾崇拜(注一),我不知这些高喊“龙的传人”的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图腾史,是否作过研究?也不知他们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依据在哪里?假若他们能对中华民族的图腾史略为研究一下,他们将会发现:中国的人民大众,从来都不是什么“龙的传人”。

中国龙的起源的确很早,但并不起源于中原,而是起源于距今七千年前的蒙古大草原上,东北的红山文化中也出现过龙,但这些地区,当时都不属于中原,而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游牧生息之地,这些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与以农立国的华夏族只能说是远房兄弟关系,硬要把它纳入中原的华夏文化之中,恐怕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龙从蒙古草原遨游到中原,大约是距今六千年前的事了。 1987年6月, 河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发掘了一处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有蚌壳堆砌图案的墓葬,一位男性墓主头顶星斗,左右是一龙一虎,当时曾有人惊喜地称这龙是“中华第一龙”。与此稍晚,湖北的黄梅也出现了与河南濮阳相类似的星斗龙虎图案。根据这种情况,这图案理应称作“星斗龙虎图”才对。天文学家言:这个“星斗龙虎图”,反映的是古人对天文星象的理解,而与图腾崇拜的关系不大。即算与图腾崇拜有关,充其量只能说是“龙虎平分秋色”,而不能说中原已“罢黜百家,独尊龙威”了。

龙从中原遨游到江南,时间又更晚一些,江浙一带距今五千年前的良堵文化中有戴牛角的人面纹,有人说这就是龙崇拜,但要把牛角解释为龙角实在有些牵强附会,还不如解释为“牛崇拜”比较妥当。又有人说:距今六千年前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了一对“龙凤玉雕”,就是江南崇龙的证据,但经笔者仔细观察,那所谓的“龙凤玉雕”实际上是一凤一凰,是有些人带着偏见看问题,看走火了。长江以南,至今还没有发现过距今四千年前的龙。所以,今天就断定中国的南方民族是“龙的传人”,也为时过早。

既然中国的南北都没有发现过以龙为图腾的上古民族,中国的龙崇拜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文化是生产力的产物,什么样的生产力便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北方的草原民族以游牧为生活来源,他们的最大愿望是牧草丰收,羊肥马壮,他们最大的恐惧是大旱不雨,牧草枯黄,在这种大环境中,能够行云布雨的龙,很可能就这样变成了草原民族共同崇拜的神灵, 因而形成了龙文化。要说有“龙的传人”的话,这个“龙的传人”应该是草原民族。奇怪的是:北方草原民族却往往以猛禽猛兽为图腾,几大北方民族如蒙古有狼父鹿母传说、匈奴有苍狼生人的传说、契丹以白马青牛为神、西羌崇拜虎、豹、羊、鹰、猛犬等,并不见有龙生人的传说。

然而,草原民族崇拜龙却又是事实,不但有考古上的证据,史书上也有记载。如商周甲骨文中,“羌龙”并提,《后汉书》有“匈奴法……五月大会龙城”之语,后赵羯族政权的石勒字“世龙”,石虎字“季龙”。前燕鲜卑政权的幕容氏改柳城为龙城,并迁都龙城等等。许多草原民族不以龙为图腾,而他们的的君主却都很崇拜龙,这又是一回什么事呢?说穿了,这恐怕与能行云布雨的龙,象征着上天的无限权威有关。这些草原民族的君王,都想自己拥有龙一样的无上权威,因而自比于龙,并进一步自认为龙子龙孙了。实际上,这些君王们是只许皇族称龙子、龙孙、龙种的,如果他的子民也象皇族那样胆敢自称龙子龙孙,那就会祸延满门了。因此,所谓的“龙的传人”,不过是极少数君王家族自封的称号,非君王家族的大臣和群僚都不敢自比为“龙的传人”,自上断头台去找死,更何况中国的布衣草民乎!

既然“龙的传人”从来都与中国的人民大众无缘,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对胆敢自称“龙的传人”的中国人, 都要处以十恶不赦、诛连九族的滔天大罪。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抢着去当封建余孽,做什么“龙的传人”呢?难道封建专制还没有把中国人害够?难道我们还想继续专制下去?

中华民族自有属于自己的祖先祖神,有志气的中国人,又何必去学封建帝王充当什么“龙的传人”呢?

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祖神,还存在有很多模糊的认识。在这澳门回归的大喜日子里,就象澳门同胞寻回了自己被殖民统治者赶走了的生母一样,学者们很有必要多作一点正本清源的工作,去寻回我们那位被历史遗忘了的生母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统一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地繁衍壮大,分枝分叶,在几千年前就已散布到了环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众多的胞族,在地球上建立了许多的国家,但他们的根还在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母。

在中国的中国人,又由于分布的地区不同,形成了北方的游牧文化和南方的农耕文化两大文化。中原则是这两大文化的分野。由于中国南方的农耕文化在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上大大地超过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北方的游牧文化在治理国家、军事征伐、积累财富等方面远远地优胜于南方的农耕民族。当这两大文化交会于中原地区时,必然会产生剧烈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往往是游牧民族凭着他们的军事优势战胜了农耕民族而成为了中原的统治者,农耕民族则凭着他们的文化优势同化了统治他们的游牧民族。这两大优势的组合使中原产生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空前巨变,于是,中原便产生了以首创农耕著称于世的炎氏族和首次统一中国的黄氏族。由于炎、黄是对中国原始文化贡献最大的两个氏族,中国人以炎、黄二帝为自己的“人文始祖”,是非常正确的。

炎、黄二帝都以农立国,所以,中华民族以“农神”为自己的祖神,就是必然的了。现在,我们只要弄清楚炎、黄时代的这位“农神”究竟是“龙”还是别的什么,中华民族是谁的传人?也就迎刃而解了。

原始民族大都有图腾崇拜,原始民族必然会把他们的图腾崇拜制成偶象或画成特定的符号作为本民族的族徽。这种族徽就象今日的国徽、军徽、党徽、团徽、会徽一样,是代表一个群体的图象符号,只要我们能从考古发现中,找到中国农耕民族的族徽符号,就可以知道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哪一位神灵的传人了。这个问题是不能单凭不大可靠的史籍记载一锤定音的,只能以历史记载为线索,到考古发现中去找凭据,再用民间的传统习俗进一步检验其有无,才能得出结论。

中国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是不是有族徽符号呢?且让我们到史书上去找找线索。先说炎帝。据《国语.晋语》说:“炎帝为姜”,姜字从羊,似属于羊图腾。又有些汉以后的杂书说:“炎帝龙颜”、“神农龙首”,“神农牛首”,似属于龙图腾或牛图腾。但汉以后的杂书,是一些方家术士的不严肃的著作,可信性不大,因此,只有“炎帝为姜”一说较为可信。

另一个比较可信的记载是《白虎通.五行篇》,这是汉朝官修的一部国家大典,成书的时间虽然晚了一些,但却是一部集全国博学之士撰写的严肃典籍,比其它书有较高的可信性。书中说:“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意思是首创农耕的炎帝就是太阳神。炎帝与祝融关系就象帝王与神职人员的关系。“祝融者,其精为鸟”,就是说神巫祝融的精魂是鸟。“离为鸾”的意思是“离(太阳)就是鸾凤”。从神话学的角度看问题,《白虎通》所说的“炎帝者,太阳也”以及“离为鸾”,似在说明我们的农耕始祖炎帝就是太阳神,而太阳神也就是鸾凤。太阳自古有阳鸟、金乌、朱鸟、丹雀、丹凤、鸾鸟、鸾凤、红鸾、凤凰、火凤凰之称,却不见有以龙为太阳神之说。因此,炎帝氏族的图腾,应该是鸾凤(阳鸟)。《禹贡》载:九州之一的扬州,住的就是“阳鸟”氏族(注二)。

黄帝氏族是不是有族徽呢?《国语.晋语》载:“黄帝为姬”,有学者考证:“姬”与“苣”通,苣即薏苡,俗称“六谷”,即“五谷”之外的又一种粮食。因姬氏族是以薏苡为粮食的,故黄帝为“姬”。其它史书就没有能提供黄帝族徽的线索了,直到汉代的《淮南子》才有:“(黄帝)其兽黄龙”一说,其它的杂书有“(黄帝)龙颜”、“黄帝以雷精起”等说。都没有直接提到黄帝的本身是龙。《淮南子》等书既是杂书,又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物,虽然也可能保留了一些古代的史实,但很难作为信史。因此,我们还得采用一些间接的方法,到字里行间去捕捉一些间接的证据才行。《说郛.奚囊桔柚》说:“轩辕游于阴浦,有物焉,龙身而人头,鼓腹而遨游。问于常伯……”,如果黄帝本来是龙种,为什么还要去常伯呢?这说明黄帝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龙的传人”。《太平御览》引《孙氏瑞应图》说:“黄帝习乐昆仑,以舞众神,玄鹤二八翔其右”,《黄帝玄女战法》载:黄帝所稽拜的玄女是“人首鸟身”的神。《说郛》载:“素女播都广之琴……鸾鸟自鸣,凤鸟自舞”等资料,却反映了黄帝和炎帝一样,都是崇拜神鸟的。

考古发现更能证明炎、黄二氏族都是“鸾凤的传人”。中国的农耕始于长江中游的稻作农业。据考古学家的考证:湖南和江西都发现过一万多年前的栽培稻,湖南的彭头山遗址与河南的贾湖遗址都是八千年以上的稻作遗址。这两个遗址中都发现了太阳纹符号,而在湖南黔阳的高庙和长沙大塘两个七至八千年间的稻作遗址中都出土了有相同的鸾凤纹的族徽符号,稍晚于这两个遗址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以及更晚一些的江、浙地区的良堵文化、山东的大汶口、龙山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稻作文化及河北磁山的粟作文化,都毫无例外的出现了鸾凤纹族徽。“鸾凤崇拜”甚至影响到了说通古斯语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也信仰了中国南方农耕民族所创立的“萨满教”(注三),在猛兽崇拜中加进了“鸾凤崇拜”。象征鸾凤崇拜的“鸟图腾柱”,从中国的西南到东北,从朝鲜到日本、从东南亚到澳洲、从澳洲到美洲,只要有黄色人种的地方,就会出现象征中华文化的“鸟图腾柱”。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确是以鸾凤为族徽的民族,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并不是“龙的传人”而是“鸾凤的传人”,简言之:则是“凤的传人”。

也许有人要问:“凤凰不是印度文化吗,它怎么能代表中华文化呢?”这一认识,是五四时代的有些中国文化人向西方学习得多,对中国研究得少所产生的错觉。在现代科学面前,这观点已站不住脚了。因为,中国的鸾凤崇拜已有了八千年历史,怎么会比印度晚呢?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住的主要是中国的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人是中国人,话是中国话,他们的文化里怎么会没有中华文化呢!他们的中华文化怎能不影响印度文化呢?“凤凰”在印度语中读Garuda(迦雒达),在中国的苗、瑶、土家、藏语中读Nuo(雒),在中国壮侗语中读Tuonuo(陀雒), 在古汉语中读鸾(雒的变音),在日本语中读Tuoli(陀离,离就是鸾),读音都十分相近,印度的凤凰文化理应是传自中华。

孙中山先生激励我们猛着祖鞭时曾安慰我们:“中国先进了几千年,才落后了两百年”,难道才落后两百年的中国人就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看到现在的中国落后了,就连老祖宗的先进也要否定么?在面对中外文化之争的时候,为什么有些西方人敢于大言不惭地说:“中国的某些文化源于西方”。而有些中国人却总是不加考虑地效法鹦鹉学舌:跟着西方人喊:“中国的某些文化源于西方”呢?

张牙舞爪的龙,代表的是封建专制、是个人权威、是凶猛暴烈、是高高在上,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龙更是凶残、丑恶的象征。

仪态万方的凤,代表的是是智慧勤劳、是和平幸福、是盘涅献身、是自由平等、是人民民主的化身……

两相比较:我们为什么要效法封建帝王,把那形象凶恶、张牙舞爪、高高在上的的龙作为祖神,自诩为“龙的传人”?而忘记了出生于锦绣江南,仪态万方,代表着智慧勤劳、和平幸福、盘涅献身、舍己为群的生身之母──凤凰呢?在“龙旗”已经黯然降下的今天,让我们自由地大喊一声:“我们是凤凰的传人!”

回来吧,我们的生身之母!回来吧,我们的民族精神!

───────────────────────────────────
注一:“图腾”是文化人类学术语,源于美洲印第安语TOTEM, 意为“他的亲属”和“氏族的标记”。
注二:见《禹贡.扬州条》“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一语,其含义为“彭蠡湖边已形成了热闹的都(潴)会,‘阳鸟’氏族在这里居住得悠然自得”。
注三:中原的炎、黄氏族,传承的是中国南方壮侗语族在一万年以前创造的农耕文化,炎、黄氏族的许多农耕用语,也是传承了壮侗语族的语言,壮侗语族称巫师为“萨满”,这一语言,不仅影响了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还影响了亚洲北部的通古斯诸民族和亚洲南部的东南亚与印度,如印度佛教的“沙门”一语,即壮侗语的“萨满”。关于中华民族语言的源流,笔者在台湾东大书局出版的《傩史──中国傩文化概论》一书已有论述,可供读者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0e46001000a3v.html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吗?

林 河





不知是那一位聪明人发明了“龙的传人”这一句口号,立时引得许多人呀呀学语,把做“龙的传人”当作时髦,纷纷喊起“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来。而且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从歌星到新闻媒体,从普通老百姓到国家干部,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学者,都象鸦鹊噪林似的在喊着:“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是人们在神话时代的一种图腾崇拜(注一),我不知这些高喊“龙的传人”的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图腾史,是否作过研究?也不知他们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依据在哪里?假若他们能对中华民族的图腾史略为研究一下,他们将会发现:中国的人民大众,从来都不是什么“龙的传人”。

中国龙的起源的确很早,但并不起源于中原,而是起源于距今七千年前的蒙古大草原上,东北的红山文化中也出现过龙,但这些地区,当时都不属于中原,而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游牧生息之地,这些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与以农立国的华夏族只能说是远房兄弟关系,硬要把它纳入中原的华夏文化之中,恐怕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龙从蒙古草原遨游到中原,大约是距今六千年前的事了。 1987年6月, 河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发掘了一处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有蚌壳堆砌图案的墓葬,一位男性墓主头顶星斗,左右是一龙一虎,当时曾有人惊喜地称这龙是“中华第一龙”。与此稍晚,湖北的黄梅也出现了与河南濮阳相类似的星斗龙虎图案。根据这种情况,这图案理应称作“星斗龙虎图”才对。天文学家言:这个“星斗龙虎图”,反映的是古人对天文星象的理解,而与图腾崇拜的关系不大。即算与图腾崇拜有关,充其量只能说是“龙虎平分秋色”,而不能说中原已“罢黜百家,独尊龙威”了。

龙从中原遨游到江南,时间又更晚一些,江浙一带距今五千年前的良堵文化中有戴牛角的人面纹,有人说这就是龙崇拜,但要把牛角解释为龙角实在有些牵强附会,还不如解释为“牛崇拜”比较妥当。又有人说:距今六千年前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出土了一对“龙凤玉雕”,就是江南崇龙的证据,但经笔者仔细观察,那所谓的“龙凤玉雕”实际上是一凤一凰,是有些人带着偏见看问题,看走火了。长江以南,至今还没有发现过距今四千年前的龙。所以,今天就断定中国的南方民族是“龙的传人”,也为时过早。

既然中国的南北都没有发现过以龙为图腾的上古民族,中国的龙崇拜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文化是生产力的产物,什么样的生产力便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北方的草原民族以游牧为生活来源,他们的最大愿望是牧草丰收,羊肥马壮,他们最大的恐惧是大旱不雨,牧草枯黄,在这种大环境中,能够行云布雨的龙,很可能就这样变成了草原民族共同崇拜的神灵, 因而形成了龙文化。要说有“龙的传人”的话,这个“龙的传人”应该是草原民族。奇怪的是:北方草原民族却往往以猛禽猛兽为图腾,几大北方民族如蒙古有狼父鹿母传说、匈奴有苍狼生人的传说、契丹以白马青牛为神、西羌崇拜虎、豹、羊、鹰、猛犬等,并不见有龙生人的传说。

然而,草原民族崇拜龙却又是事实,不但有考古上的证据,史书上也有记载。如商周甲骨文中,“羌龙”并提,《后汉书》有“匈奴法……五月大会龙城”之语,后赵羯族政权的石勒字“世龙”,石虎字“季龙”。前燕鲜卑政权的幕容氏改柳城为龙城,并迁都龙城等等。许多草原民族不以龙为图腾,而他们的的君主却都很崇拜龙,这又是一回什么事呢?说穿了,这恐怕与能行云布雨的龙,象征着上天的无限权威有关。这些草原民族的君王,都想自己拥有龙一样的无上权威,因而自比于龙,并进一步自认为龙子龙孙了。实际上,这些君王们是只许皇族称龙子、龙孙、龙种的,如果他的子民也象皇族那样胆敢自称龙子龙孙,那就会祸延满门了。因此,所谓的“龙的传人”,不过是极少数君王家族自封的称号,非君王家族的大臣和群僚都不敢自比为“龙的传人”,自上断头台去找死,更何况中国的布衣草民乎!

既然“龙的传人”从来都与中国的人民大众无缘,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对胆敢自称“龙的传人”的中国人, 都要处以十恶不赦、诛连九族的滔天大罪。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抢着去当封建余孽,做什么“龙的传人”呢?难道封建专制还没有把中国人害够?难道我们还想继续专制下去?

中华民族自有属于自己的祖先祖神,有志气的中国人,又何必去学封建帝王充当什么“龙的传人”呢?

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祖神,还存在有很多模糊的认识。在这澳门回归的大喜日子里,就象澳门同胞寻回了自己被殖民统治者赶走了的生母一样,学者们很有必要多作一点正本清源的工作,去寻回我们那位被历史遗忘了的生母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统一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地繁衍壮大,分枝分叶,在几千年前就已散布到了环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众多的胞族,在地球上建立了许多的国家,但他们的根还在中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母。

在中国的中国人,又由于分布的地区不同,形成了北方的游牧文化和南方的农耕文化两大文化。中原则是这两大文化的分野。由于中国南方的农耕文化在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上大大地超过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而北方的游牧文化在治理国家、军事征伐、积累财富等方面远远地优胜于南方的农耕民族。当这两大文化交会于中原地区时,必然会产生剧烈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往往是游牧民族凭着他们的军事优势战胜了农耕民族而成为了中原的统治者,农耕民族则凭着他们的文化优势同化了统治他们的游牧民族。这两大优势的组合使中原产生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空前巨变,于是,中原便产生了以首创农耕著称于世的炎氏族和首次统一中国的黄氏族。由于炎、黄是对中国原始文化贡献最大的两个氏族,中国人以炎、黄二帝为自己的“人文始祖”,是非常正确的。

炎、黄二帝都以农立国,所以,中华民族以“农神”为自己的祖神,就是必然的了。现在,我们只要弄清楚炎、黄时代的这位“农神”究竟是“龙”还是别的什么,中华民族是谁的传人?也就迎刃而解了。

原始民族大都有图腾崇拜,原始民族必然会把他们的图腾崇拜制成偶象或画成特定的符号作为本民族的族徽。这种族徽就象今日的国徽、军徽、党徽、团徽、会徽一样,是代表一个群体的图象符号,只要我们能从考古发现中,找到中国农耕民族的族徽符号,就可以知道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哪一位神灵的传人了。这个问题是不能单凭不大可靠的史籍记载一锤定音的,只能以历史记载为线索,到考古发现中去找凭据,再用民间的传统习俗进一步检验其有无,才能得出结论。

中国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是不是有族徽符号呢?且让我们到史书上去找找线索。先说炎帝。据《国语.晋语》说:“炎帝为姜”,姜字从羊,似属于羊图腾。又有些汉以后的杂书说:“炎帝龙颜”、“神农龙首”,“神农牛首”,似属于龙图腾或牛图腾。但汉以后的杂书,是一些方家术士的不严肃的著作,可信性不大,因此,只有“炎帝为姜”一说较为可信。

另一个比较可信的记载是《白虎通.五行篇》,这是汉朝官修的一部国家大典,成书的时间虽然晚了一些,但却是一部集全国博学之士撰写的严肃典籍,比其它书有较高的可信性。书中说:“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精为鸟。离为鸾。”意思是首创农耕的炎帝就是太阳神。炎帝与祝融关系就象帝王与神职人员的关系。“祝融者,其精为鸟”,就是说神巫祝融的精魂是鸟。“离为鸾”的意思是“离(太阳)就是鸾凤”。从神话学的角度看问题,《白虎通》所说的“炎帝者,太阳也”以及“离为鸾”,似在说明我们的农耕始祖炎帝就是太阳神,而太阳神也就是鸾凤。太阳自古有阳鸟、金乌、朱鸟、丹雀、丹凤、鸾鸟、鸾凤、红鸾、凤凰、火凤凰之称,却不见有以龙为太阳神之说。因此,炎帝氏族的图腾,应该是鸾凤(阳鸟)。《禹贡》载:九州之一的扬州,住的就是“阳鸟”氏族(注二)。

黄帝氏族是不是有族徽呢?《国语.晋语》载:“黄帝为姬”,有学者考证:“姬”与“苣”通,苣即薏苡,俗称“六谷”,即“五谷”之外的又一种粮食。因姬氏族是以薏苡为粮食的,故黄帝为“姬”。其它史书就没有能提供黄帝族徽的线索了,直到汉代的《淮南子》才有:“(黄帝)其兽黄龙”一说,其它的杂书有“(黄帝)龙颜”、“黄帝以雷精起”等说。都没有直接提到黄帝的本身是龙。《淮南子》等书既是杂书,又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物,虽然也可能保留了一些古代的史实,但很难作为信史。因此,我们还得采用一些间接的方法,到字里行间去捕捉一些间接的证据才行。《说郛.奚囊桔柚》说:“轩辕游于阴浦,有物焉,龙身而人头,鼓腹而遨游。问于常伯……”,如果黄帝本来是龙种,为什么还要去常伯呢?这说明黄帝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龙的传人”。《太平御览》引《孙氏瑞应图》说:“黄帝习乐昆仑,以舞众神,玄鹤二八翔其右”,《黄帝玄女战法》载:黄帝所稽拜的玄女是“人首鸟身”的神。《说郛》载:“素女播都广之琴……鸾鸟自鸣,凤鸟自舞”等资料,却反映了黄帝和炎帝一样,都是崇拜神鸟的。

考古发现更能证明炎、黄二氏族都是“鸾凤的传人”。中国的农耕始于长江中游的稻作农业。据考古学家的考证:湖南和江西都发现过一万多年前的栽培稻,湖南的彭头山遗址与河南的贾湖遗址都是八千年以上的稻作遗址。这两个遗址中都发现了太阳纹符号,而在湖南黔阳的高庙和长沙大塘两个七至八千年间的稻作遗址中都出土了有相同的鸾凤纹的族徽符号,稍晚于这两个遗址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以及更晚一些的江、浙地区的良堵文化、山东的大汶口、龙山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稻作文化及河北磁山的粟作文化,都毫无例外的出现了鸾凤纹族徽。“鸾凤崇拜”甚至影响到了说通古斯语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也信仰了中国南方农耕民族所创立的“萨满教”(注三),在猛兽崇拜中加进了“鸾凤崇拜”。象征鸾凤崇拜的“鸟图腾柱”,从中国的西南到东北,从朝鲜到日本、从东南亚到澳洲、从澳洲到美洲,只要有黄色人种的地方,就会出现象征中华文化的“鸟图腾柱”。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确是以鸾凤为族徽的民族,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并不是“龙的传人”而是“鸾凤的传人”,简言之:则是“凤的传人”。

也许有人要问:“凤凰不是印度文化吗,它怎么能代表中华文化呢?”这一认识,是五四时代的有些中国文化人向西方学习得多,对中国研究得少所产生的错觉。在现代科学面前,这观点已站不住脚了。因为,中国的鸾凤崇拜已有了八千年历史,怎么会比印度晚呢?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住的主要是中国的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人是中国人,话是中国话,他们的文化里怎么会没有中华文化呢!他们的中华文化怎能不影响印度文化呢?“凤凰”在印度语中读Garuda(迦雒达),在中国的苗、瑶、土家、藏语中读Nuo(雒),在中国壮侗语中读Tuonuo(陀雒), 在古汉语中读鸾(雒的变音),在日本语中读Tuoli(陀离,离就是鸾),读音都十分相近,印度的凤凰文化理应是传自中华。

孙中山先生激励我们猛着祖鞭时曾安慰我们:“中国先进了几千年,才落后了两百年”,难道才落后两百年的中国人就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看到现在的中国落后了,就连老祖宗的先进也要否定么?在面对中外文化之争的时候,为什么有些西方人敢于大言不惭地说:“中国的某些文化源于西方”。而有些中国人却总是不加考虑地效法鹦鹉学舌:跟着西方人喊:“中国的某些文化源于西方”呢?

张牙舞爪的龙,代表的是封建专制、是个人权威、是凶猛暴烈、是高高在上,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龙更是凶残、丑恶的象征。

仪态万方的凤,代表的是是智慧勤劳、是和平幸福、是盘涅献身、是自由平等、是人民民主的化身……

两相比较:我们为什么要效法封建帝王,把那形象凶恶、张牙舞爪、高高在上的的龙作为祖神,自诩为“龙的传人”?而忘记了出生于锦绣江南,仪态万方,代表着智慧勤劳、和平幸福、盘涅献身、舍己为群的生身之母──凤凰呢?在“龙旗”已经黯然降下的今天,让我们自由地大喊一声:“我们是凤凰的传人!”

回来吧,我们的生身之母!回来吧,我们的民族精神!

───────────────────────────────────
注一:“图腾”是文化人类学术语,源于美洲印第安语TOTEM, 意为“他的亲属”和“氏族的标记”。
注二:见《禹贡.扬州条》“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一语,其含义为“彭蠡湖边已形成了热闹的都(潴)会,‘阳鸟’氏族在这里居住得悠然自得”。
注三:中原的炎、黄氏族,传承的是中国南方壮侗语族在一万年以前创造的农耕文化,炎、黄氏族的许多农耕用语,也是传承了壮侗语族的语言,壮侗语族称巫师为“萨满”,这一语言,不仅影响了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还影响了亚洲北部的通古斯诸民族和亚洲南部的东南亚与印度,如印度佛教的“沙门”一语,即壮侗语的“萨满”。关于中华民族语言的源流,笔者在台湾东大书局出版的《傩史──中国傩文化概论》一书已有论述,可供读者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0e46001000a3v.html

huns

帖子数 : 170
注册日期 : 10-05-0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