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南蛮考古诸多第一◆

向下

◆南蛮考古诸多第一◆ Empty ◆南蛮考古诸多第一◆

帖子  huns 周三 五月 05, 2010 10:36 pm

洞庭湖平原上的澧县城头山稻作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公元前5000年),是对距今9000多年的澧县彭头山稻作文化遗址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的考古学家公认的“华夏第一古城”。这里出土的“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有:
1、世界最早的船舵;
2、世界最早的有隔水密封舱的船(有舵的船必定是有隔水密封舱的船);
3、世界最早的大型圆形城市建筑(整个城市为圆形)
4、世界最早的几何学(修建这么大的圆形城市,必须有几何学知识);
5、世界最早的方位学(城市的东、南、西、北四门方位都定得比较科学,不懂方位学做不到这一点);
6、世界最早的城市学(是由护城河、城墙、城门、水门、旱门、街道、卵石大道、木桥、桥头堡、排水系统、祭祀建筑等组成的有科学规划的城市);
7、世界最早的和平贸易城市;
8、世界最早的建筑学(能建造这样大的城市,没有建筑学是不行的);
9、世界最早的桥梁学(木桥与桥头堡都属于桥梁学范畴);
10、世界最早的道路学(四座城门的水门、旱门、出入通道、卵石大道都属于道路学);
11、世界最早的有水门的城市;
12、世界最早的防洪建筑(城墙外坡平缓,不能御敌,是防洪堤);
13、世界最早的防洪技术(堤岸铺有竹席防止洪水冲击);
14、世界最早的航运学(有舵的船只是长途运输用的船只,需要有航运知识);
15、世界最早的十字街道
16、世界最早的出土农产品最丰富的城市;
17、世界最早的出土手工业制品最多的城市……

湖南高庙文化遗址出土中国最早的竹工艺品

湖南高庙文化遗址又有惊人发现。继19日下午出土7400年前的女性人体骨架之后,考古专家21日说,他们发现人体骨架下面竟然还有一个竹篾垫子。这比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竹席、竹篓、竹篮等竹工艺品要早两千多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已知的最早的竹工艺品。

据主持高庙文化遗址发掘的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贺刚介绍,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人体骨架时,发现骨架的身下有一些明显的炭化物质,呈经纬状分布,中间有规则排列的方孔,每个方孔的边长约0.8厘米。他说:“毫无疑问,这就是竹篾编织品,而且篾片很薄,和现在的竹篾制品没有视觉上的差别,只不过已经炭化了。”

新石器时期用什么工具来破篾?为什么竹篾垫子会铺在骨架之下呢?贺刚解释说:“从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来看,其锋利程度足够将竹子破成很薄、很细的篾片。而尸体垫在竹篾上,这是当时的一种丧葬风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高庙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是沅水一级台地上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最厚处距地表达5米多。

2004年2月至3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高庙文化遗址进行主动的考古发掘,已经出土的陶器和宗教祭祀艺术品十分精美,引起考古学界的瞩目。 (记者明星)



“凤凰”崇拜始于湖南高庙文化

据光明日报报道 湖南省怀化市洪江高庙遗址被认为是迄今全国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祭祀文化遗址。通过近三年的整理和修复,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近日首次将高庙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绘有精美图案的完整陶器向世人展现。有关专家表示:这些图案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凤凰”崇拜始于高庙文化。

在怀化高庙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表面,大都绘着类似兽面、太阳和神鸟的结合体,高庙文化遗址研究主持专家贺刚教授判断,这些图案应该就是当时古人心目中的凤凰。是原始人类对于阳光、雨露、五谷丰登的崇拜。这些神秘的组合图案,诠释了7400多年前中国古老纹饰的起源。在一件白色陶罐中,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只振翅高飞的“神鸟”,神鸟的胃部还印有吐露獠牙的兽面。

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是7400多年前原始人类第一次将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绘于器物之上。在中国考古界中,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刻有凤凰图案的象牙器物,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而在高庙文化中发现的凤凰图案比河姆渡文化早了近400年,它对于我国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意义不可低估。


湖南文物的世界之最
湖南古来被视为“南蛮之地”,被认为是不开化的地区。但是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湖南历史上就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文化成就,在这些文物中,仅世界之最级的珍品就有:
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样本——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玉蟾岩出土的水稻样本,距今已有大约1.5万年。
世界上最早的陶片——永州市道县玉蟾岩发现的古人类使用过的陶片,距今已有大约1.4万年。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青铜乐器——长沙市宁乡县月山铺商墓中出土的象纹大铜铙,高103.5厘米,重221.5千克。
世界上最早的铸铁容器——长沙市杨家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铸铁鼎,距今大约二千四百余年。
世界上最早的帛画——长沙市陈家大山、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描绘现实人物的肖像画。
世界上最早的数术书——长沙市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的缯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
世界上最早的写实场景画——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车马仪仗图》,描绘了军队出征前接受检阅的场景。
世界上最大的帛画——长沙市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的T形彩绘帛画。长202厘米。
世界上最早使用簧片的乐器——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竽。
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织物——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起绒锦。
世界上制作最精良的丝绸织物——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素纱(衣+单)衣,全长190厘米,仅重48克,折叠后可放入一个普通火柴盒。
世界上最早的行星纪录——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碑中出土的《五星占》,记录了秦始皇元年至汉文帝三年期间木星、金星、土星的运行轨迹。
世界上最早的实测比例尺地图——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驻军图》。
世界上最早的完整软体古尸——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女尸辛追。
世界上最早的医书——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
世界上最早的性学书籍——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
世界上最早的保健图谱——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导引图》。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书籍——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星占》。
世界上最早的脉学书籍——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脉法》。
世界上最早的彗星纪录——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能利用纪录——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十问》。
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学书籍——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相马经》。
世界上最早的药用植物标本——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二十余种药用植物标本。
世界上最早的印花织物——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
世界上最早的制瓷纪录——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遣策》。
世界上最多的古文书纪录——长沙市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纪年简牍。
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瓷器——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出土的釉下彩瓷器。





我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有男子(灵魂)驭龙升天图,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有龙凤导人(灵魂)升天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绘有天上世界、人间世界、地下世界等丰富内容。凡此种种,均表明在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楚国楚地特别注重人死后灵魂归宿的问题,这也是诸子百家唯有楚国的文人学者会撰写《九歌》、《招魂》、《大招》的原因所在。

  长沙是楚国首封之地,这里也是楚国先王的祖庙所在地。因此,楚怀王死后的灵魂,应当被引导到祖庙里。也就是说,为怀王招魂的仪式是在长沙举行的,屈原所作《招魂》也是在长沙脱稿的,而尾声中的睹物思情亦在情理之中。与此同时,楚怀王的遭遇、楚国的衰弱,也促使屈原对天命、对历史、对巫术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天问》的腹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起草。

  古黔中文明与河姆渡文化:
  一.古黔中文化:距今7400年前的湖南黔阳县高庙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湖南城头山稻作文化遗址和距今约4500年的怀化高坎胧稻作文化遗址。这是因为:高庙遗址出土的艺术陶器,曾大大影响了西亚苏美尔文明的艺术风格,高庙、城头山遗址出土的船文化是中、外宝货得以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而高坎胧是中国上古时期出土农具最多、农具的品种最多、储藏粮食的陶容器最多的一处遗址,这就意味着当时的生产力已经发达到了有足够的货物可以流入国际市场了。
   1、高庙遗址
  从1991年到2004年,考古学家在沅水中游的湖南省黔阳县高庙(注14)地方发掘了十多年,直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遗址?考古学家为什么会这样地关注它呢?原来,就在这个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极其贫穷落后的“五溪蛮地区”,在这些考古学家的锄头下面,竟然挖出了许多的世界之最。
   新华社2004年长沙3月22日电是这样描述的:7400年前,原始人每天都会为了生存而去狩猎、耕作,但他们一有空闲就会耐心地雕刻象牙,并且定期祭祀神灵,他们甚至还能够创造出令现代人惊讶的艺术品……他们不仅相信神灵的存在,而且还懂一点点巫术……
  这个遗址中挖出来的“世界之最”大约有如下一些:
   1、世界上最早的艺术陶器(对西亚陶器产生很大影响),
2、世界上最早的“精美绝伦”的陶器刻画艺术(对西亚陶器产生很大影响),
3、世界上最早的象牙雕刻艺术(发掘中未出土象类化石,有可能是从海外进口),
4、世界上最早的写实艺术,
5、世界上最早的抽象艺术,
6、世界上最早的“凤凰纹”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方的凤凰崇拜),
7、世界上最早的“火凤凰”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方的凤凰崇拜),
8、世界上最早的“凤凰展翅”图案,
9、世界上最早的“凤凰载日”图案,
10、世界上最早的“凤凰载‘獠牙神面’”图案,
11、世界上最早的“凤凰载‘抽象獠牙神面’”图案,
12、世界上最早的“凤凰载‘乾坤卦象’”图案,
13、世界上最早的“凤凰产子”图案,
14、世界上最早的“太阳神鸟产门长獠牙”图案,
15、世界上最早的“产门长两颗獠牙”图案,
16、世界上最早的“产门长四颗獠牙”图案,
17、世界上最早的“獠牙鸟手神面”图案,
18、世界上最早的“三尖冠神面”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亚文明),
19、世界上最早的“鸟喙神面”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亚文明),
20、世界上最早的“神犬”图案(是环太平洋地区“神犬神话”的滥觞),
21、世界上最早的“怪兽”图案,
22、世界上最早的有“火”形图案的夯土台,
23、世界上最早的“土木结构六级高塔”图案(影响了印度佛塔和西亚古塔),
24、世界上最早的有双层飞檐的“神殿”图案(影响了中国和西方的宫殿式建筑),
25、世界上最早的“大屋顶宫殿”图案,
26、世界上最早的“双身画舫”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方的船文化)
27、世界上最早的透雕“棂船”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方的船文化)
28、世界上最早的“双帆船”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方的船文化)
29、世界上最早的“十字纹”图案(影响了印度和西亚的宗教符号)
30、世界上最早的“圆形太阳纹”图案




  31、世界上最早的“⊙”图案,
32、世界上最早的“同心圆太阳”图案,
33、世界上最早的“同心圆八角纹太阳”图案,
34、世界上最早的“三角形”图案,
35、世界上最早的“四角星形”图案,世界上最早的“五角星纹”图案,
36、世界上最早的“五角多边形”图案,
37、世界上最早的“六角多边形”图案,
38、世界上最早的“八角纹”图案,
39、世界上最早的“心形纹”图案,
40、世界上最早的“水波纹”图案,
41、世界上最早的“四角纹”图案,
42、世界上最早的“五角纹”图案,
43、世界上最早的“锯齿纹”图案,
44、世界上最早的“圭形纹”图案,
45、世界上最早的“花卉纹”图案,
46、世界上最早的“嘉禾纹”图案,
47、世界上最早的“双凤朝嘉禾”图案,
48、世界上最早的“龟形纹”图案,
49、世界上最早的“树冠纹”图案,
50、世界上最早的在石雕人面上刻有“月(神)干母”(字义无法确定,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三字的文字组合,
51、世界上最早的“火上烤鱼”象形符号,
52、世界上最早的“井字纹”符号,
53、世界上最早的“绳索纹”符号,
54、世界上最早的“鸟喙鱼”图案,
55、世界上最早的“鸟逐鱼”图案,
56、世界上最早的“卍、卐字纹”吉祥符号(影响了印度和西方的吉祥符号)57、世界上最早的“陶拍”,
58、世界上最早的“生殖女神”图案,
59、世界上最早的右手托腮作思索状的屈肢人骨架,
60、世界上最早向周边传播文明的地域文化(高庙遗址“艺术陶器”的风格影响了“珠江三角洲”文化、湘江下游的长沙市大塘文化、江浙一带的河姆渡及良渚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中原的仰韶中晚期文化、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

   2、城头山稻作作文化遗址
  洞庭湖平原上的澧县城头山稻作文化遗址(注15),距今约7000年,是对距今9000多年的澧县彭头山稻作文化遗址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的考古学家公认的“华夏第一古城”。这里出土的“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有:1、世界最早的船舵;
2、世界最早的有隔水密封舱的船(有舵的船必定是有隔水密封舱的船);
3、世界最早的大型圆形城市建筑(整个城市为圆形)
4、世界最早的几何学(修建这么大的圆形城市,必须有几何学知识);
5、世界最早的方位学(城市的东、南、西、北四门方位都定得比较科学,不懂方位学做不到这一点);
6、世界最早的城市学(是由护城河、城墙、城门、水门、旱门、街道、卵石大道、木桥、桥头堡、排水系统、祭祀建筑等组成的有科学规划的城市);
7、世界最早的和平贸易城市;
8、世界最早的建筑学(能建造这样大的城市,没有建筑学是不行的);9、世界最早的桥梁学(木桥与桥头堡都属于桥梁学范畴);
10、世界最早的道路学(四座城门的水门、旱门、出入通道、卵石大道都属于道路学);
11、世界最早的有水门的城市;
12、世界最早的防洪建筑(城墙外坡平缓,不能御敌,是防洪堤);
13、世界最早的防洪技术(堤岸铺有竹席防止洪水冲击);
14、世界最早的航运学(有舵的船只是长途运输用的船只,需要有航运知识);
15、世界最早的日、月、星“三光”崇拜(祭坛上有三座神坛,分别放着代表日、月、星的三块石头);
16、世界最早的十字街道
17、世界最早的出土农产品最丰富的城市;
18、世界最早的出土手工业制品最多的城市……
  




  3、高坎胧稻作文化遗址
  高坎胧稻作文化遗址(注16)位于沅水中游的湖南省怀化市,与高庙遗址相距不到100公里,距今为5000-4600年。与高庙文化相比,高庙的农耕文化虽然已比较发达,出土的器物中已经出现了含有稻壳的陶器、加工食物的火塘、煮饭用的釜,装饭用的碗、储藏粮食的罐、盛食物的钵、盘、盆、簋、饮酒用的豆、加工粮食用的磨盘、磨棒,艺术陶器上也出现了大量与农耕文化有关的艺术形象,但出土的生产工具不多,这说明渔猎文化还占有一定比重。而高坎胧遗址的最大特点是:1、出土的生产工具之多堪称同时期的世界之最,几乎每座墓葬都有生产工具出土。少则一件,多则十几件,充分说明了当地农耕文化之发达;2、出土的石制生产工具制作精致,种类齐全堪称同时期的世界之最,其中一件石铲上面还有用朱砂绘的卷云纹和斜线纹(雨线纹),说明了当时的巫祝,就是用农具当作通天的法宝,高举着农具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 3、出土了大量的粮食储存陶器堪称同时期的世界之最,其中最大的陶罐可以装载70多斤粮食,已和近代农村的水平持平了。这说明了人民已经“丰衣足食”,并有余粮可以进入农贸市场了;4、出土了象征酋长权力的精美玉铲,这说明农耕工具已经被人们神圣化了,稻作文化已经占据了无可替代的统治地位。

   以上的三个文化遗址,都是被许多人忽视的,但却是中国影响世界非常之大的文化遗址。“泛珠三角”与泰国、缅甸、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的国际贸易,都与这三大遗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三大遗址都处于古代“大西南的丝绸之路”上,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通过“大西南的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文化、物资交流的国际重镇。

  衣着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作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不管这植物纤维编织纹是如何地简陋粗糙和幼稚,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是全世界纺织工业的萌芽。

   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驯化的一些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农业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现,又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的第一个标志。

   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交通方面的世界之最:中国人是船舵的发明者,而全世界最早的船舵(原始的艄形舵)是在洞庭湖区澧阳平原距今7000-6000年的城头山遗址中发现的。在澧阳平原的常德市发现的一面东汉铜镜上,有一艘双帆大楼船的纹饰,楼船尾部有一座“舵楼”,舵楼中安装有艄形舵,似与城头山出土的艄形舵有传承关系。常言道,“大海航行靠舵手”,船舵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人类从自给自足式原始渔业时代的结束,商品渔业时代的开始,也意味着短途航运时代的结束,长途航运时代的开始。更意味着海洋时代的到来。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物理学方面的世界之最:以上所述,全是古黔中人在物理学知识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实物见证。

    化学方面的世界之最:1、玉蟾岩遗址出土的距今15000年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非自然物体”,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化学工业的源头。2、世界上的化学实验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而中国的炼丹术所必须的丹砂则是古黔中的特产。古黔中距今8000-7000年的高庙遗址中,发现了了一件被命名为“T2003○21”的陶簋,陶簋底部刻画有精美的“凤凰产子图案”,为了显示这图案的神圣,古黔中人还特意为这一图案涂上了丹砂中的极品——朱砂。这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的丹砂,而且还是世界上最早的朱彩工艺。3、荆人向楚王献长生不死药的记载,是世界最早的有关化学炼丹的记载。

   农耕文化的世界之最:1、道县玉蟾洞遗址出土的距今15000年的人工栽培稻,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2、澧县彭头山文化遗址距今9000年前的农耕聚落,是全世界最早的农耕聚落;3、城头山文化出现的第一片“粳糯”稻田,是全世界最早的稻田;4、城头山文化出现的第一条人工垒筑田埂,是全世界最早的田埂;5、城头山文化出现的第一个人工挖造的直径近2米、深1.5米的非常规整的圆形水坑, 是全世界最早的农用蓄水坑;6、城头山文化出现的流向圆形水坑的多道小水沟, 是全世界最早的农田灌溉水沟;7、怀化4000多年前的高坎垄遗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生产工具最多的农耕遗址。

   炼钢工业的世界之最:春秋时代长沙杨家山65号墓出土的“百炼钢剑”,是全世界最早的钢制品。

   炼铁工业的世界之最:春秋时代长沙杨家山65号墓出土的白口铁鼎,是全世界最早的白口铁制品。
  

  城市建设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出土的距今7000-6000年的澧县城头山古城,至少有如下的世界之最:

1、澧县城头山古城是世界上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座和平繁荣的城市;
2、澧县城头山古城上与距今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一脉相承,下与距今40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紧紧相连,文化延续长达5000多年之久而无战争破坏的痕迹,是为世界上的和平繁荣与持续发展作出了最早贡献的文明城市;
3、在澧县城头山古城的附近还陆续兴起了澧县鸡叫城、湖北江汉平原上的湘阴城等十余座古城,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城市格局,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化群;
4、澧县城头山古城的圆形城址, 是人类以大地为纸,以泥土为墨,在宇宙中书写出来的最早、最大的圆形符号,这显示出了古黔中的城市设计师们高超的几何学水平;
5、澧县城头山古城是世界最早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的城址,显示出了古黔中的城市设计师们正确的方位知识;
6、澧县城头山古城发现了属于大溪文化时期的长1000米、宽10 米、深3-4米的护城壕沟,如此巨大的壕沟,在考古史上从未发现过,这说明了城头山古城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中心聚落。
7、澧县城头山古城的城壕长度为1000米,宽度为10 米,都是整数,说明了古黔中的城市设计师已掌握了个、十、百千等数字概念,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字概念。
8、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古城中,常见有成片的制陶作坊,显示了这里是世界上农业与手工业已有了明确分工的最早城市;
9、在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屈家岭文化时期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10,是全世界最早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10、在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石家河文化时期出现的玉器制作工艺, 已具备了切割、钻孔、雕琢和打磨光等工序。琢玉技法多样,有圆雕、透雕和浮雕。雕刻刀法。其玉雕精品,如玉凤、玉鹰、人面等,制作精巧,风格独特,显示了专门的玉石作坊已经出现。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玉石作坊;
11、城头山城市文化群出现的用于滤酒的“漏斗形澄滤器”○11,应该是当时已出现了酿酒工艺的历史见证;
12、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除了已有快轮制陶、玉石作坊等先进手工业以外。还出土了植物类食物稻谷、大米、豆类、瓜类、莲荷、蔬菜、硬壳果等数十种,动物类食物鹿、象、猪、牛、鱼、螺等近二十种,能生产竹席、芦席、木板、木椿、榫卯结构的木构件,能生产作居室防潮用的红烧土及与今日“三合土”类似的地面加固技术等等,证明了这里是全世界最早让居民过上了舒适生活的消费城市;
13、城头山古城有通往洞庭湖的护城河、木桥、桥头堡、城墙、城门、水门等港口设施,表明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设施比较齐全的交通港口;
14、城头山古城运河中发现了船桨与船舵,个体捕捞是用不着有舵木船的,船舵的出现表明了古黔中人已经掌握了制造远航用有隔水密封舱的大型木板船只技术,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15、城头山古城的西、南、北三座城门都比较狭窄,惟独紧靠洞庭湖的东城门非常宽大,城门中还有一条通往洞庭湖的宽达五米的卵石大道,显示出了城头山古城的商业贸易已经空前地繁荣,已能够通过洞庭湖与远方的城乡交易了。它应该是全世界最早的一座“远航商埠”;
16、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的石家河文化各城址(即城头山、石家河、阴湘、走马岭、马定垸等古城址)均挖掘了护城河, 均有良好的城内排水系统,有的甚至还有水门,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
17、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宗教活动痕迹。设置在城东的祭坛遗址、祭师墓葬、三座圆形祭祀坑(坑内分别置有代表月、日、星“三光”的长形石、圆形石、小卵石一块。)似为古黔中人已经明确地有了对“三光”的崇拜、有了专职祭师、有了宗教活动中心的实物见证。这是全世界最早的以崇拜“三光”为对象的宗教活动中心。
18、城头山城市文化群中的石家河遗址群在不到八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近四十余个聚落,比现代该地区村落还密集,据估计其人口比现代为多。显示了这里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国际航运的世界之最:中国的历史老停留在张骞通西域开辟了“西北丝绸之路”这一陈旧观念之上,却不知张骞在西域见到的筇竹杖、蜀布等中国商品,并不是通过中国的西北部贩运到西域去的,而是南下印度,经印度贩运到西域去的。这说明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从中国经印度到西域,就已存在有一条经过中国南方到印度的国际通道了。钽由于当时的中原政权还达不到大西南,才不为中原所知罢了。这一课题我另有专文论述,下面只略举数例:
1、古黔中早在15000年前就已有了用稻壳作陶器糁和料的技术,而不产水稻的西亚○3,在7000年前也出现了含稻糁料的陶器,这不大可能是西亚生产的产品,而应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2、陶鬲是典型的中国式陶器,在中国已有了6000年历史,但泰国出土了距今4300年左右的中国陶鬲,越南出土了距今3000年左右的中国陶鬲,这也只能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3、3000余年前流行于东南亚一些古国的特殊货币——海贝,近年在我国南方古墓葬中纷纷出土。四川的商代遗址且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海贝,其中长达三厘米的虎斑宝贝,更是只出产于南亚的珍稀贝种,如果不是通过国际商贸的途径得来,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呢?
4、德国南部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王子的墓葬,他卧在一张三米长的青铜床上,身披中国丝绸制的华丽服装,这些丝绸当然是通过中国的大西南经缅印长途转运才到达欧洲的;
5、在楚国时期,古黔中出土的波斯琉璃珠,比全中国出土的总和还多,证明了古黔中的确是波斯商品的最大市场。
6、新莽时期,从缅甸、印度运往长安的大象犀牛,都是热带动物,缺水就无法生存,只能通过这条山清水秀的大西南国际商贸通道运送,如果通过“西北丝绸之路”前来中国,它必然死在沙漠之中。以上所述,都发生在张骞还没有出生、“西北丝绸之路”还没有开通之前。这说明了早在7000-2000年前,中国就已有了一条从西域经过印度、缅甸、古黔中转运中原的国际通道了。只有这条国际通道。才是全世界最早的国际通道。

   精细衡器的世界之最:
1、古黔中郡治沅陵的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世界最早的天平与“成套青铜法码”,一般的楚墓中也往往有砝码随葬。天平和砝码是只用于贵重商品的衡器,这说明了流通于古黔中的贵重商品的比其他地区要多,因为其它地区至今都还没有出土;
2、古黔中郡酉水之畔的龙山里耶,是一座有了4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在它的秦代遗址中,发现了众多的秦代文书,上面有“水下三刻”、年、月、日、时、刻等精细记时法,精细的“邮政专递”制度,特别是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使频繁的商务往来,有了精细的计算方法,为促进商业的繁荣做出了世界性的贡献。

   地理知识的世界之最:在城头山城市文化群石家河文化时期出土的泥塑动物中,出现了澳洲的袋鼠和南极洲的企鹅,而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区,知道澳洲和南极洲,还是近代的事,这说明了古黔中人早在4000年前就已认识了澳洲和南极洲,是全世界最早认识澳洲和南极洲的人。
  
  工艺美术的世界之最:
1、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出土的艺术陶器,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艺术陶器;
2、湖南汤家岗文化出土的艺术白陶,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艺术白陶;
3、湖南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精美陶鬲,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陶鬲;4、长沙市楚墓出土的帛画,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帛画;
5、楚国在古黔中制造的国产琉璃珠,是中国最早向波斯国学习工艺美术的历史见证;
6、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羽绒彩绢”,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羽绒彩绢”;
7、长沙市唐代铜官窑出土的釉下彩瓷器,是世界上最早、最精美的釉下彩瓷器。

   文化艺术的世界之最:
1、澧县彭头山文化距今9000年前的磨制石棒饰品上,刻画有一个“╳”形符号,可以与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第一字”的西亚女神像身上的“╳”形符号类比,但时间却早了20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准文字”;
2、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出土的刻有三个文字符号的石雕人面神像,是世界上最早的附有文字说明的文学艺术;
3、长沙市7000年前大塘文化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成组合的抽象符号”,能够表达出人们在祭祀时的思想情绪,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应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准文学作品”(我有《七千年前的散文》一文详论此事,此处不赘);
4、出生于古黔中的楚国著名诗人屈原,是世界上最早见诸史籍的文学家。
5、8000-7000年的高庙遗址中出土的戳印纹凤凰图案,是世界上最早的硬笔彩画。与此同期的长沙市大塘文化出土的黑色鸟舞图案,是中国最早的软笔绘画。
6、长沙市楚墓出土的毛笔,是世界上最早的毛笔。
7、8000-7000年的高庙遗址中出土的朱砂涂料,是世界上最早的朱色颜料。与此同期的长沙市大塘文化出土的黑色涂料,是中国最早的黑色颜料。
8、东汉湖南耒阳人蔡伦发明的商品纸,是世界上最早批量生产的商品纸。

  意识形态的世界之最:
1、重庆市奉节县兴隆洞出土的14万年前的神鹗石雕、石哨和剑齿象牙雕,是人类宗教信仰中最早的意识形态;
2、澧县彭头山文化距今9000年前的陶支架上,刻画有绳索纹与象征火灵出入通道的镂孔,是为世界上最早的火灵崇拜的巫术符号;
3、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画了精美的凤凰图案,是世界上最早的凤凰崇拜;
4、湖南黔阳县7000年前高庙遗址与浙江余姚6900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刻画了精美的“双鸟朝神面图案” 与“双鸟朝禾苗图案”,是世界上最早的农神崇拜;
5、长沙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飞衣帛画”,是世界上最早的根据神话故事画出来的宗教连环画。

  旅游文化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的沅陵县,出土了一座西汉沅陵侯吴阳的墓葬,墓葬中出土的《黄籍》,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从侯国出发,到达长安的水、陆里程,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旅行指南”(吴阳墓中出土了“旅行指南”之后,沅陵又发现了清代的“旅行指南”。详细地记载了从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到北京沿途的名胜古迹、关税盘查、旅舍价目等情况。)。同墓出土的《美食方》则是最早的“中国菜谱”。它们也只发现于古黔中“水陆联运的国际通道”沿线的古文物中。
  




  二.其它文化:公元前6680—642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和石刻文已初具殷墟甲骨文之雏形,比之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6000年)、巴比伦的楔形文字(距今5500年)早出了2500~3000年。而古埃及、两河流域的象形字又十分与时代比之早而又迟于贾湖的我国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宜昌杨家湾等古文化遗址的陶文相似,这种中华传承过去的可能性不可置疑。

  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出土的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用蚌壳铺砌的《天文图》,比埃及的《天文图》早2000多年,比巴比伦的《界标天文图》早3000余年。

   七日星期制的使用远远早于犹太人”、“巴比伦人”2000年。如埃及、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中国的萨满人或信萨满教的人)制定的6000年前的古历法,就是中华七千年前已开始通用的太阴历,根据月亮的盈亏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设闰月。一星期七天,其实就是中华先民观察月亮变化所总结出月亮大约七天一大变的天文观象总结,由天上星晨各种神的名字命名:星期天(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

   同时中华当时也实施太阳历,是观察太阳升起变化与春夏秋冬时月对映规律的总结,产生了《易经》,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60进制,这也是后来两河流域巴比伦人将一天分成以2小时为单位的12时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成60秒的“巴比伦时间”的真正来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中国3000年前的甲骨文就记载过五次日食,比西方的记录要早2000多年。中国早在公元前1057年就有了哈雷彗星的记录,比西方早了500年。中国战国时的天文学家甘德就已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意大利人伽里略发现木星卫星要早1970年。中国人的陨石记录比国外要早1847年。中国人发现太阳黑子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中国人在唐代就发现了恒星运动,比西方要早1000年。中国在西汉时的彗星运行图,比耶鲁撒冷的彗星图要早100多年。北宋的苏颂所创造的“水运浑象仪”是世界机械钟表的祖先,它比西方发明的机械钟表擒纵器要早600年。中国的赤道式天文仪——璇机玉衡,发明于2400年前,完善于公元1231年的简仪。直到今天,西方人观察恒星时,除了用望远镜代替肉眼观察外,其它方面并无创新。

   中国的天文学落后于西方是从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始的。从此,欧洲的天文学迅速发展,取代了中国的领先地位

   西亚7500年前的哈拉夫女神像肩头有文字符号“X”,被西方学者当作了“世界第一字”。现在中国的洞庭湖平原上的彭头山文化发现的中国女巫佩带的石牌饰物上有“X”形符号,时间却比西亚早了近1500年。这个“X”形符号在公元前5千纪的 浙江河姆渡文化中演变为“左右旋”符号,不仅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非常流行,公元前3千纪传到印度与埃及,公元前2千纪再传到欧洲。


  




中国建筑科技对人类的杰出贡献
——访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




林河先生根据近20多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对中国的历史作了重新诠释,得出了“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古埃及、苏美尔、印度文明都要晚于中华文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结论,而且言之成理,令人信服。他的文章在本刊连载后,很受读者欢迎。然而,林河的新观点与中外历史教科书上所记载的一些相关说法并不一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此,本刊记者再次访问了林河先生。

记者: 林老,您提出了“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的新观点,并写出了一系列支持这一新观点的文章,考证翔实,言之成理。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中的四件大事,而在“住房”这件大事上,中国的建筑科技却似乎看不出对人类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在“世界七大奇观”中,埃及有建筑于距今4600年的金字塔、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有建筑于距今2600年的空中花园,而中国建筑却根本排不上队,这与您“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的新观点是不是有矛盾呢?

林河: 这又是误解。根据“异类不比"的学术原则,中国古建筑之所以在世界上默默无闻,一是因为中国与西方的地理条件很不相同: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发源地的土石资源特别丰富而森林资源奇缺,想找一根支撑茅屋的小树都很困难,所以,他们只能建造金字塔和空中花园那种粗犷型的“土石建筑”。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情况是:森林资源特别丰富而土石资源奇缺,想捡一块打狗的石头都很困难,所以,人们的创造兴趣没有放在那些顽石土块上, 而是将注意力放在选择佳木良材,建造科技含量较高的、艺术精美的“高台式土木建筑”上了。由于西方的土石建筑能够抗酸耐腐,流传千古,而中国的雕梁画栋式木结构建筑在酸性土壤的侵蚀下, 时间久了就会腐烂无存。这就是埃及的金字塔和两河流域的空中花园等粗犷型建筑能够保存到今天,而中国的精巧型建筑无法保存到今天的原因。二是中国的考古学起步很晚,未能将被历史湮没在地下的古建筑遗存及时地挖掘出来,因而形成了中国的古建筑落后于西方的错觉。

其实,我们只要揭开地皮的一角,就会发现许多惊喜!例如,秦始皇修建的延绵三百余里、极尽奢侈华丽的阿房宫,虽然被楚霸王的一把大火烧掉了,已无法见到它的丰姿,但是,秦始皇兵马坑出土的由8000个彩绘陶俑组成的宏伟空前的古军阵,却立刻被世人惊叹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再如7000多年前的高庙人在陶器上描绘的“六层高楼”,雕刻精美的“画舫”和“棂船”,6900年前河姆渡人用长达十几米的栋梁之材修建的高大宏伟、雕梁画栋的“干栏式建筑”,楚王用了十几万工匠建造的三千多间楼台亭阁、奇花异木不知其数、细腰美女近三千的“章华宫”(细腰宫)和一座“高可冲天、三休方至”(要休息三次才能登上台顶)的“三休台”等等,都是举世无双的建筑极品。如果我们今天还有幸能看到它们,谁又能说我们中国的建筑技术不如西方呢?中国开放旅游以后,从全世界到中国来的游客,看到了气势磅礴、雕梁画栋的中国皇家宫殿,看到了小中见大、超凡脱俗的苏州园林,无不交口称赞!前些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遭受了六级以上的大地震,震倒了不少用现代科技建造的高楼大厦,惟独中国人用自己的老祖先在7000年前发明的“榫卯结构”建造的干栏式木楼,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却在地震中安然无恙。中国建筑科技创造出来的这一奇迹,令西方游客感到不可思议。

记者: 您的观点扫清了有些中外人士对中国的误解,说得很有道理,请您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方面,再谈一谈中国式建筑的历史吧。

林河: 以文献学而论,《淮南子 · 主术篇》说:在距今5000年的中国神农氏时代,就已有“明堂之制”了。“明堂”是一种“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的“有盖而无方”的神殿。但神农氏还不是中国建筑的最早发明者,早于神农氏的中国建筑家还有这么一些:《路史》罗苹注引《风俗通》说:“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庄子· 盗跖篇》说:“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其中,女娲氏祈祷的“祠”,就相当于现在的祠庙;伏羲氏所坐的“方坛”,就是象征“天圆地方”的地坛;有巢氏的“构木为巢”,就是在树上修建的房子。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历史已经有一万多年,则首创农耕的神农氏时代距今也应该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而早于神农氏的那些古帝,就应该有几万年甚至好几十万年的历史了。

记者: 中国古书上的这些记载,您能用今日的考古发现加以证实吗?

林河: 可以。有巢氏“构木为巢”是中国“高台式土木建筑”的最早形式,也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最早形式。但最早的有巢氏之民究竟居住在哪里?在中国历史上却只留下了一个“北人穴居,南人巢居”的空泛概念,而现在的考古发掘却把这个秘密揭露出来了。

1973年,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广西百色盆地“老第三纪湖相地层”之上,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经过30多年来不断的考古发掘,在这一地区已发现了好几十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了“百色手斧”等大量的旧石器。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伯克利地质年代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的测定,这些遗址距今已有80.3万年的历史(请参看2002年新华社南宁9月11日电讯)。由于这些遗址是处在“湖相地层”之上,见不到可供人居住的洞穴。可以肯定,这些80万年前的百色人不可能是穴居人,而只能是在湖泊、河汊附近台地上的森林中“构木为巢”的巢居人。

此外,一直没有发现过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洞庭湖区沅水流域和澧水流域,也连续发现了几十处从40万年前到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里只有个别遗址是穴居遗址,绝大多数遗址的附近都没有山洞,人们只能像广西百色的古人一样,在湖边、河汊附近台地上的森林中“构木为巢”,以避蛇虫猛兽。

这些信息表明,中国有关“有巢氏”的记载是可信的。中华民族至少在80万年前就已经学会“构木为巢”了。以前,西方考古学者在非洲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比较先进的“阿舍利手斧”,就马上断言是西方先进的“手斧文化”使西方民族成了世界上最聪慧、最优秀的民族,而未能创造出“手斧文化”的东方民族则从古至今都是愚昧落后的民族。在50年前“发明”这一“西方优秀论”的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还得意地将这一谬论称之为“莫氏理论”,并以它为根据,制造了“先进的西方民族理应统治落后的东方民族”的“侵略有理论”。这一理论在西方风行了50年之久,直到中国发现了比西方“阿舍利手斧文化”更早的“百色手斧文化”后,西方的“莫氏理论”才变成了“莫氏谬论”,成为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由于几十万年前的巢居绝不可能保留到现在,某些只相信自己的有色眼镜、不相信“逻辑推理”的“坐井观天派”,很可能还会据此而否定中国存在有巢居人。但这些“坐井观天派”的否定并不能抹杀历史的存在。根据逻辑推理:我们虽然无法亲眼见到我们父母的童年时代,绝不意味着我们的父母就没有童年时代,也绝不能否定“我们的父母曾经有过童年时代”的这一逻辑推理的科学性。

当人类进化到“智人”时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技能的进步,中国的巢居人开始摆脱以依靠花果为主食的“采集时代”,走下大树,走向平原,在泥泞的沼泽边安家落户,以适应捕鱼捞虾的新生活。由于沼泽地非常潮湿,在湿地上起居容易得风湿病,还有蛇虫猛兽为害,他们便仿照在树上“构木为巢”的方式,在平地上筑起土台,在土台上建起竹楼或木楼,或在沼泽地上打下木桩,在木桩上建起竹楼或木楼,延续着他们“构木为巢”的生活,用以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免遭蛇虫猛兽的侵扰。这种模仿“构木为巢”的“高台式土木建筑”,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干栏式建筑”。

1996年,湖南省考古学家为了配合铁路建设,在洞庭湖区的临澧县官亭乡竹马村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末期的(旧石器时代的下限约为距今15000年)、在网纹红土(俗称生土)层上用夯土法筑成的“高台式建筑”。这一建筑坐北朝南,土台高出地面约70公分,面积约24平方米。土台的外观呈椭圆形,台上开有一个方形的洞。非常奇怪的是,在这土台的西南面建有一条南北向、高于土台并通向土台中间“方洞”的不知用途的封闭型“门道”。“门道”全长约4米,顶高仅0·8米,根本无法走人。“门道”中能够见到当年的含有炭质的污水沉积物。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高台式建筑”附近的“湖相黑土层”中,还出土了两处“地穴式建筑”,也有和“高台式建筑”形制相似的“门道”。可见这是一种在当时很流行的建筑形式(详见《中国文物报》1997年4月6日储友信文)。

如果说广西百色盆地和湖南洞庭湖盆地的巢居还可以推测得到它们是“构木为巢”的建筑形制的话,竹马村出土的这一旧石器时代末期的“高台式建筑”和“地穴式建筑”的古怪形制,却使我们无法推测到它的用途。我个人的推测是:它很可能是原始祭坛。“高台式建筑”用以祭天,“地穴式建筑”用以祭地。那“土台”上的“方洞”上面,还应修建有一座“干栏式”的竹楼或木楼,古代的祭祀人员很可能就是站在这座“干栏式”的楼面上举行祭祀、晓喻信徒的仪式的,那“门道”中含炭的污水沉积物,很可能就是当时焚香、歃血时留下的灰烬,那“门道”则是用水冲刷污物时的排水道。我的推测不一定对,正确的答案且让考古学家继续去寻觅吧!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座旧石器时代的古建筑至少创造了如下的“世界之最”: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夯土式建筑”;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高台式祭坛”;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地穴式祭坛”;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天坛”;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地坛”;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天地观念”;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阴阳哲学”;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带门道的建筑”;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土木建筑”;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正方形土木建筑”;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外圆内方形土木建筑”;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土木混成式建筑”;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封闭式流水道”;
它是全世界“宗教神坛”的老祖宗;
它是全世界“干栏式建筑”的老祖宗;
它是全世界“宫殿式建筑”的老祖宗;
它是全世界“坐北朝南式建筑”的老祖宗;
它是全世界“排水排污式建筑”的老祖宗……

请问,还有谁能比中国人在建筑学领域这么早地掌握了天文、地理、阴阳、方位、防潮防病、排水排污、环境卫生的知识以及圆形、方形、立锥形、圆拱形、“凸”字形等几何学知识呢?在同时期内,世界上还有谁能建筑工程技术这么复杂的“高台式土木建筑”呢?

也许有人会问,“考古发现是无情的,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西方又会发现比竹马村更早的古遗址呢?”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缺乏木材资源的西方文明,是不可能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木构建筑”来的。如果还会出现比竹马村更早的“木构建筑”的话,我可以断言:这种遗址依旧是中华文明的“世界之最”!

到了距今七到八千年间,洞庭湖四水中的沅水支流上,又出土了一批美学价值极高的“高庙文化群”。“高庙文化群”不仅烧造出了硬度很高的灰陶和彩陶,还出现了技艺高超的“陶画艺术”,“陶画”中反映的高庙人的文明程度之高, 简直令人惊诧!它的出土,又为我们创造了如下的“世界之最”: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成组合的“象形记事符号”,是中国记事文学的鼻祖。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书画配”(神像面部刻了3个象形文字);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有6层楼高的“双塔式”土木建筑;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有4层楼梯的木构建筑;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鼓楼式”木构建筑;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装饰有“火焰纹”的台基;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攒尖顶式”木构建筑;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飞檐翘角式双亭建筑;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木板船;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双帆船”;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雕刻精巧的“神龛”;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雕刻精巧的“棂船”;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双身画舫”(方舟);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丰富多彩的水上祭祀活动;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火凤凰”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凤凰负日纹”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鸟喙人面神像”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鸟手人面獠牙神像”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公鸡司晨”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嘉禾纹”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双鸟护禾纹”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鸟追鱼纹”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鱼吞钓饵纹”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神产子”建筑装饰画;
高庙文化中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四出太阳纹”装饰画……

在距今7000多年前,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这人类文明的三大骄子尚未呱呱落地,中华文明却有了如此灿烂辉煌的业绩,还出现了可以用来记录祭祀大典宏伟场面的象形文字,难道这还不是中华文明早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铁证吗?中国的文化实在是太古老了,从广西百色盆地有巢氏的“巢居文化”和“手斧文化”算起,到现在已有80万年。它们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深厚沉积,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终于绽放出了人类文明的花朵,这是在情理之中的。

记者: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苏美尔、埃及、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文明都曾中断,您说的这些中华建筑学的辉煌,最少也是七、八千年以前的事了,而且都发生在远离中原王朝的“南蛮之地”。在近七、八千年以来,这些中华建筑学的瑰宝,是不是都被后人继承下来了呢?是不是也曾有过文明中断的历史呢?

林河: 中华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文明的最大不同,正因为中华文明是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世界上其他的古文明,都曾因内忧外患发生过文明中断的现象,惟独伟大的中华文明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能在文化上不断地“融汇百川”,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将伟大的中华古国,变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我上述的那些中华建筑学的精髓,从80万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是中华建筑风格的主流。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曾不断地吸收周边民族以及西域各国的装饰风格,从未发生过文明中断和“主客易位”的现象。由远古有巢氏的“构木为巢”发展而来的湖南临澧县竹马村18000年前的“高台式木构建筑”以及7000多年前洞庭湖沅水流域“高庙文化”涌现出来的高台重楼的建筑技术、飞檐翘角的建筑模式、雕梁画栋的装饰风格与鸾凤和鸣的深邃哲理,不仅形成了中国民间“干栏式建筑”的主体建筑模式,而且奠定了中华宫殿式建筑的主体风格,在宋朝时被总结成了《营造法式》一书。直到今天,这部书还是修建中国式建筑必须遵循的经典之作,也是自有人类以来编纂得最完美的古代建筑学著作。中国首创的这种“干栏式建筑”,不仅影响了中国周边地区如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区的建筑风格,而且还影响到了美洲、北欧等地区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对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建筑学体系。

记者: 您多次提到了“干栏式建筑”,许多读者恐怕还不清楚它的含义,请您再讲解一下。

林河: “干栏式建筑”就是民间所说的“吊脚楼”。它是从有巢氏时代流传至今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的特点是:为了防御潮湿和虫蛇侵扰,人都住在楼上,一楼是不住人的。但为了便于走家串户,二楼与二楼之间都用走廊连接。由于走廊的柱脚都悬吊在空中,故称“吊脚楼”。这是一种比较复杂而科学的建筑结构,是中国南方民族引以自豪的创造发明之一,民歌中也有“美女难梳盘龙髻,巧匠难造吊脚楼”的说法。但现在,有些人把傍山傍河居住、下面由长柱支撑的木楼当作“吊脚楼,是缺乏常识而产生的误解。





在中国的古书中,最早提到“干栏”的是楚国的大诗人屈原。他写于两千年前的《九歌·东君》一诗中有:“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之句,诗中的“槛”,就是“干栏式建筑”,“扶桑”就是“大树”,“槛”就是架在扶桑树上的“干栏式建筑”。中国的太阳神东君住的也是“干栏式建筑”,充分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建筑学中的国宝。

《魏书·僚传》有“僚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峒之间……依树积木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旧唐书·南平僚传》有“土瘴疠,山有毒瘴及池虱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名曰干栏”。《太平寰宇记》记载四川剑南道昌州风俗有: “(此地)无夏风,有夷风,悉住丛箐,悬虚构屋,号阁阑”。记四川泸州风俗有:“其夷僚则与汉不同,巢居岩谷,因险凭高”。记四川嘉州风俗有:“夷僚杂居……以竹木为楼居”。宋·范大成《桂海虞衡志》记海南黎族风俗有:“黎人居处,构木两重,上以自居,下以畜牧”。明·顾玠《海槎余录》记海南黎族风俗有:“男女众多,必伐长木两头,搭屋各数间,上覆以草,中剖竹,下横上直,平铺如楼板,其下则虚焉,登涉必用梯,其俗呼栏房”。宋·朱辅《溪蛮丛笑》记湖南、贵州仡佬风俗有:“仡佬以鬼禁,所居不着地,虽尊长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数尺,架巨木排比,如省民羊栅,杉叶盖屋,名羊楼”。田汝成《炎徼记闻》记广西壮族风俗有:“居舍茅茸而不涂,衡板为阁,上以栖止,下畜牛羊猪犬,谓之麻栏”。清·《大清一统志》卷462记广西桂林壮族风俗有:“居室无论贫富,俱喜架楼,名之曰栏”。闵叙《粤述》记西南仡僚风俗有:“大木一支,埋地作独脚楼,高数丈,上覆瓦铺板,男歌唱者,夜则缘宿其上,谓之罗汉楼”。贝青乔《苗俗记》记西南苗族风俗有:“女子年十三四,构竹楼野处之,苗童聚歌其上,情稔则合。黑苗谓之马郎房,壮人谓之麻栏,僚人谓之干栏”。《南史》记林邑国(在今越南)风俗有:“其国俗,居处为阁,名曰阁栏”。《南齐书》记扶南国(在今越南)风俗有:“伐木起屋,国王居重阁……人民亦为阁居”。

从上述的古书记载中得知,从有巢氏“构木为巢”开始,到屈原把“干栏式建筑”写进文字为止,“干栏”这一名词两千多年来就从未变过。只不过有时叫“槛”,有时叫“栏”,还有“阁阑”、“麻栏”、 “马郎房”、“独脚楼”、 “罗汉楼”、“栏房”、“楼居”、“巢居”、“栏房”、“重阁”、“阁居”、“羊栏”等等别称罢了。在全世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够保持得这么悠久的,在人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至于“干栏”为什么要叫“干栏”或“阁栏”呢?这就要从民族语言的角度来解释了。上面这些古书所述的地域几乎包括了四川、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中国南部和西南各省,还包括了越南国的一些种植粳稻的地方。由于中国南方的稻作民族都是“粳稻民族”,在“粳稻民族”的古语中,“干”与“阁”都是“粳”同音异译,“栏”与“阑”就是“房子”,“干栏”(阁阑)就是“粳栏”,即“粳稻民族居住的房子”之意。甲骨文中的“南”字,画的就是一幢“干栏式建筑”,表示有“干栏式建筑”的地方就是南方。

但在20多年前,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干栏”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西方学者根本不相信“落后的”中华民族会是稻作文化的创造者,总是把水稻栽培当作印度或日本的发明,称籼稻为“印度稻”,称粳稻为“日本稻”,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会想到用中国南方“粳稻民族”的语言来解释“干栏”的含义。在印度语和日本语中,又找不到“干栏”这个名词,因此,有关“干栏”的真正含义,就从来都没有人能解释得清楚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考古发现已证明了发明水稻耕作技术的是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而他们的自称也都是“粳民”(恕不在此详细论证),都称他们的房子为“粳栏”,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出“干栏”(粳栏)就是“粳稻民族的房子”的结论。

记者: “干栏”还有“麻栏”、“马郎房”、“罗汉楼”之称又是什么原因呢?

林河: 原来,“麻”与“马”都是同音异译,在“粳语”中是“大”的意思,所以,“麻栏”、就是“大房子”。“马郎房”的“马郎”即“麻廊”,还是“大房子”之义,“房”字是汉语附加词。 “罗汉楼”的“罗汉”在“粳语”中是“男青年”之意,由于在中国的南方民族中,“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相当浓郁,什么都以女性为主,这“罗汉楼”就是女方村寨特为邻村邻寨前来与姑娘们相会的“罗汉们”(男青年)“行歌坐月” 提供的木楼,所以,就叫做“罗汉楼”了。至于“羊栏”,是某些中原人士把南方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比作了中原的“羊栏”,是历史上强势民族瞧不起弱势民族的产物。

记者: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干栏式建筑”是从南洋群岛一带传入的,您对此有何看法?

林河: 把中国的许多创造发明都说成是从西方传入的,从来都是某些西方历史学家的习惯看法。这是他们带着“西方优秀论”的有色眼镜看中国而形成的偏见,也是他们主观片面的研究方法和“坐井观天”式的研究态度导致的结论。若从人种学的角度研究,南洋群岛、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等环太平洋地区和环北冰洋地区的许多土著民族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华人种”,他们的主体文化也是中国文化。所以,他们主要的建筑体系也是中国的“干栏式建筑”。甚至在一些白色人种地区,也有来源于中国的“干栏式建筑文化”。如瑞士古称“干栏式建筑”为“lakedwelling”,爱尔兰古称“干栏式建筑”为“craunog”,读音与“干栏”或“阁阑”都非常接近,显然是他们在接受中国的“干栏”这一名词的时候,因为语言习惯不同而形成的很不标准的中国话。

记者: 这篇访谈的题目您建议冠以“高台教化两万载,雕梁画栋七千年”,“雕梁画栋”大家能够理解,但不知这旧石器时代末期的“高台式土木建筑”与“高台教化”有什么关系?

林河: “高台教化”是中国的儒家学派推行儒家文化时的用语,指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之上教化学生,让儒家的学说代代相传的意思。而这种在高台上教化学生的方式,则源于原始宗教的“高台教化”。在原始时代,虽然没有“教师”这门职业,也没有“教师”与“学生”这一词汇。但那时的巫师就是教师,他们的祭坛(高台式土木建筑)就是“讲台”,接受巫师教化的“学生”便是人民。临澧县竹马村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末期的“高台式祭坛”与“地穴式祭坛”,就是巫师用于教化人民的讲坛。这座“高台式祭坛”的历史已经接近两万年,那么中国人“高台教化”的历史,当然可以追溯到两万年了。


huns

帖子数 : 170
注册日期 : 10-05-0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