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湖湘文化索源
大黑山湖湘文化索源
(一)
大黑山近读央视《百姓讲坛》红人厦门大学文史教授易中天的大作《大话方言》一书, 偶有所得。现试做湖湘文化索源一题,以飨网络朋友也。
《大话方言》一书,所讲的主要是中国各大方言形成的历史、人文基础以及发展历程。但大黑山觉得易教授对湖湘文化一块阐述的不够全面确切,或曰漏洞多多也。
从历史与地理上来说,荆蛮文化是楚文化之母,而“楚文化”的源头至少应该追溯到商以前。目前,在湖南境内,有“炎帝陵”、“舜帝陵”,三皇五帝在湖南都有足迹追寻。楚国先民早期的文化与黄河流域先民文化绝对是并存之关系,是相对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且这种状态维持了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商朝时期的荆蛮拥有三星堆、湖南、江西三大青铜文明。商人南侵失败,与荆蛮盟约。到商末,武王伐纣时,楚人助了武王一臂之力,被封为““子爵”,而当时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是200余个(有言800余个)。后来,楚国一天天强大(它的都城“郢”在今湖北钟祥),便欲问鼎中原,周天子派使臣到楚国牢军的时候,楚人居然问:“那九鼎到底有多大多重?|”言外之意,路人皆知也。
当然,楚人还是有实力蔑视周王朝的。因楚人好斗,常被中原诸国视为“南蛮”,现在也还有“湘人霸蛮”一说。周朝时,南方还有吴、越,吴人有“钩”、越人有“剑”,可见,铁器的最早出现并非于中原或黄河流域,而是南方各诸侯国。从考古得知,中国最古老的铁器、钢制品都出自湖南——荆蛮故地。
“吴钩”与“越剑”都是当时的上乘兵器,其坚硬与锐利程度远胜过青铜器械;但这两个国家最终均被楚所灭。楚国势力最强盛时,其地域一度北至苏北、山东境内,南达南岭。几乎囊括了整个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的大片疆土。以至后来项羽反秦,就说“楚虽三户,然灭秦必楚”。所以,楚人是很“霸蛮的”,然而楚人智商却并不低;就说楚辞、楚歌吧,并不比当时北方的诗歌逊色、也不比吴歌差劲。但是项羽灭秦后,可惜被那韩信“四面楚歌”之计涣散了军心,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故“楚语”、“楚人”成为大一统的“国语”、“国人”。
从语言学我们得知:现在的湘语与楚语是“嫡亲”,与吴语是“表亲”。但“湘语”已经分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目前,湖南境内,说新、老湘语的也不过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县市或人口;其它为客家话、西南官话和赣方言;而湖北,原为楚之故地,现在几乎没有“楚语”的保留地带了,湖北人也几乎没有资格充当“楚人”的后裔了。当然,湖湘大地,现在还有2000年前的大汉关中“伪秦腔”和1000年前的大唐正宗“伪南腔国语”,读起那唐诗宋词来,也很别扭。
1995年1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掘时,被发现的4粒稻谷壳敲开了水稻历史之门,揭示了远古人类艰辛生存的历史;经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以前,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这一惊天大发现,将稻作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探讨时间,一下子从八千多年前推至一万四千年前!由此可见,远古南方“民族”的农耕文明是早于黄河流域各“民族”的。
在远古,缘于炎帝、舜帝的后裔,其原始崇拜是龙、凤皆有,其中——火神祝融(“伏羲”)与鬼神,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就有:“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而楚人之神——东皇太一,自秦汉就是汉人最高之神!冀地的蚩尤祭祀、蚩尤戏也是楚人楚文化北上扩张的结果。
(二)
湖南境内,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活动,随着移民的进入,楚文化的原生态不断受到“侵蚀”。
受到第一次大规模“侵蚀”,应该是秦、汉时代。秦统一“六国”(应为“七国”)后,天下设36郡,并在“零陵”、“郴州”驻兵,以收“百粤”,后来还修通了灵渠 ,使得湘江、珠江两大水系得以沟通。从此,随着人员与商贸频繁往来,湖湘楚文化不仅受到鄂地河洛化文化的影响,也还受到更南方的“百粤文化”影响。此时,始有零陵、郴州古城址,并设置了“零陵郡”辖广西北部与目前永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为天下一大郡。此时,湖南西部或湘西大部分地区尚属“夜郎国”领地。汉朝一统之后,更加速了湖湘文化的鄂地河洛化进程。
第二次受到大规模“侵蚀”,应该是汉末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此一时期,北方政权更替频繁,战火纷飞,黄河流域白骨成堆,大批难民南迁湖广。湖南也几乎成了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第三次受到大规模“侵蚀”,应该在隋、唐。隋朝开凿了南北大运河,湖广的粮食主要通过水路运输到达北方,而一些鄂地河洛官员南下云贵、两广任职也主要通过水路穿行于湖南。有唐一代,在湖南留下辉煌的文化遗产最多。
第四次受到大规模“侵蚀”,应该在五代十国及宋金元时代;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中原“难民”蜂拥而入湖湘。
第五次受到大规模“侵蚀”,应该是战争因素与中央政权行为。如,明初的“江西填湖南”,清初的“湖广填四川”。
从以上几次大的人口流动史可以看出,湖湘文化的原生态“楚文化”是渐渐“改变”并丰富了原貌的了。只因奴隶儒周专制政权多建立在北方,而北方就顺理成章地代表着专制猪尾巴文化。
虽然湖湘文化被历代“主流专制猪尾巴文化”边缘化了,但其“以天下为己任”、“雄视天下”的人文精神却丝毫不改。所以,湖湘文化的精髓也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湖南相对于现在的北方地区来说,其中华民族文化的原生态色彩可能远远地浓于北方也,就此点来说,即便是现在北京、开封、洛阳、西安、安阳这样的城市或地区,恐怕也无法与“湖湘”一比民族文化了哦。
当然,“楚语”或“湘语”在历史上,有过几次成为“国语”。第一次,是项羽灭秦,当时的楚语,无论从人口或地域上来说,都比北方“语言”要显得“强势”,而且的确由刘邦等楚人确立了楚文化的正统地位。第二次,是曾国藩扫平“太平军”后,清朝督、抚中大半为湘人或曾国藩的门人弟子,当时盛传“无湖南人不成军队,无湖南人不成政府......”,湘语也几乎成了第二官方语言(官话)。再后面的机会,笔者不说也罢!如果有谁一定要从目前的中国推举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省份出来的话,我想最有资格的恐怕就是湖南,其它省份与地区都没有它更适合做中国的代表,或者说湖南现在活生生就是一个袖珍式的中国。
(三)
大黑山说湖南可以代表中国,不仅从以上点滴文化演绎史可以推证,也还有一些考古事实与目前经济文化发展状态作证的。目前,“楚人”的骨血虽然所遗不多,但却构成了湖湘文化的精髓,而“湖湘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也就是说,是那支撑着高楼大厦中的“钢筋”哦。
在中国北方目前可以说没有什么活的“古汉文化”可言,有的只是那不会说话的建筑遗迹、遗物而已。北方人的语言已经全部被“普通话”普通化了,而普通话历来就被语言学家有所争议的。大黑山以前就有过一帖子云:《炮轰普通话与只会普通话的家伙》,大黑山的观点是,普通话只能说是“满清”的官话,却被作为了现在的“国语”,它谈不上是“汉语”,最多是汉语的变种或怪胎而已。近年,有学者提出要挖掘“汉文化”,第一步,是复原汉语,第二步是复原汉服(或汉装),且有的具体项目已经有所成效或眉目了。试想一下,一个身为汉民族的人,却缺失了汉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到底说什么话、穿什么衣,这不是一种悲哀吗?那些整天捧着外文书籍苦读、却事倍功半的学子们,毕业论文狗屁不通且错别字满篇的家伙,到头来连汉语是什么也不懂得,岂可悲可笑吗?
我有一次拨打当地“114”查询台,女服务员态度是不错,但要求我用“普通话”交流,我打趣说:“我是说中国话啊,而且是地道的汉语啊,你不会汉语,那我改用英语行吗?”
以前的窗口服务人员(比如话务员)必须要求懂得全国各地口音,现在倒好,他们只懂得普通话了,不知是一进步还是退步
?
普通话的历史与问题,我在另文中已经论述得够深透的了,在此就不必再多谈。如果现在要普及国学、广开国学馆的话,我想名实相符的国学教员与馆长很好找的,只要不说普通话的湖南学人且国学丰厚者,都可胜任其职也。
huns- 帖子数 : 170
注册日期 : 10-05-0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